博物館教育展覽首次走進公共文化空間。由上海博物館、山西省文物局主辦的“匠心·光影——山西古建筑攝影優秀作品展”6月1日在光的空間新華書店對外展出。把書架里空出兩排書格,插入展板,就打造出了一個微型展示空間,讓觀眾在閱讀書籍之余,也可欣賞50幅山西古建筑攝影作品,掃一掃圖片上的二維碼,還可以了解建筑的故事。

雪后廣勝寺
去年12月,由山西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館共同主辦的“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畫藝術展”聚焦地下山西,“匠心·光影——山西古建筑攝影大賽”由此而生。上海博物館教育游藝項目(SmartMuse Events)首次以大賽的形式邀請公眾一起參與展覽活動,關注地上山西,與展覽呼應。
山雨欲來

經過2個多月的征稿,主辦方陸續收到了上千張參賽作品,投稿人群來自山西、上海、江蘇、北京、浙江等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大賽經過山西省文物局專家、山西省攝影協會攝影專家、山西博物院文物攝影師共同評定,以及山西省古建筑保護研究所仿古建筑鑒定,最終優選出50幅優秀作品和100幅參與作品,在上海和山西分別舉行攝影作品展覽。山西展將于6月9日在山西省民俗博物館開展。
展覽從一張壁畫攝影作品引入,分為“玉宇瓊樓”、“門內門外”、“蒼穹之下”、“時空之境”、“莊嚴法相”等多個單元,從整體到局部,從自然到人文,多種角度呈現古代建筑之美。
歷史之門

山西作為文物大省,不可移動文物在冊登記數量約53875處,其中古建筑就有28027處,是全國古建數量最多的省份。本次展覽展出的作品涵蓋了佛光寺、懸空寺、華嚴寺、應縣木塔等著名古建筑,也包含了古村落如師家溝村的現代面貌,充分展現了山西古建筑的歷史風貌和人文內涵,同時也傳達著攝影者們自身對古建筑的理解和熱愛,為觀者構建了山西古建筑在歷史、當下交融情境中的映像。
黃河輝映黑龍廟

作為博物館教育展覽與公共文化空間的一次嘗試,此次攝影展在形式上增添了書店特色,是融合于書架間的攝影展,不僅展出攝影作品,還配套陳列建筑藝術、攝影藝術及山西考古相關書籍。在建筑大師安藤忠雄設計的“光的空間”里呈現光影藝術作品,將攝影、書籍與建筑元素融合在一起,為攝影展增添濃濃一縷書香。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介紹,2018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超級連接的博物館”,“這樣的展覽無論是在太原的文廟(山西省民俗博物館前身),還是在光的空間新華書店,都體現了一種超級連接的理念。博物館的教育要拓展延伸到社區、學校等各個文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