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落成的圖書館從中國火到了日本,日本的小伙伴們紛紛表示非常羨慕,希望自己的國家也有這樣一座圖書館。這家圖書館就是濱海圖書館!
1、濱海圖書館


濱海圖書館是荷蘭MVRDV建筑事務所與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共同設計的城市新型未來圖書館。它坐落在天津的濱海文化中心東側,建筑面積總33700㎡,地上5層,地下1層,設計藏書量135萬冊,閱覽座位1500個,具有國際標準的數字媒體閱檢和實體書籍借閱功能。


其中,濱海圖書館提出了「濱海之眼」的理念,透明的玻璃幕墻,使人們從內部能夠欣賞整個公園的景色。其中,室內有一個球型裝置,被稱為濱海之眼,這只眼睛仿佛在觀察我們的城市的一舉一動。這一驚人的設計不僅給人們帶來了對整個圖書館空間的強烈視覺沖擊,也向他們展示了天津濱海新區的世界級文化抱負。從外部看,濱海圖書館就像一只真正的眼睛,成為人們探索世界的平臺,同時,也能讓世界了解濱海。

除了眼睛概念外,濱海圖書館的另一個設計概念是「BookMountain」,它是在信息新時代對新圖書館模式的理解的基礎上提出的。由于閱讀媒介和大眾文化需求的日益交融,傳統藏書樓的“藏書、借閱、讀書”的界限發生了變化。相反,出現了不同功能之間的流動和混合空間。公共空間是化解邊界的有效媒介,「書山」就是這樣一種公共空間。中庭連接了所有功能區,提供了足夠的閱讀空間,成為一個更為公共的空間,可以同時進行多種活動。
2、云夕圖書館
桐廬先鋒云夕圖書館位于浙江省桐廬的岱家村。隨著AvantGarde和圖書館的文化傳播理念,以及畬族村獨特的地域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該項目已成為當地村民和外來讀者之間的公共生活紐帶,也成為當地文化創意產業的一個重點。


圖書館的主體是一個閑置的庭院,位于村主街道的一側,包括兩個黃色土坯房和一個斜坡上突出的平臺。建筑設計在保持建筑和院落的結構和空間順序的同時,將之前衰落的狀態恢復到整齊健康的狀態。新與舊的關系加強了視覺對比。它成為了時間和記憶的載體——土坯墻、瓦屋頂和屋架,并共同創造了延續當代鄉土美學的意境,以及功能再生的創新性壯舉。



同時,建筑又與大自然緊密地融為一體,整個圖書館煥發著勃勃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