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村始建于明萬歷七年(1579年),村莊一個個自成體系的獨立宅院又名為"堂",各堂的名稱是:翼圣堂、翼經堂、四本堂、樹德堂、思承堂、禮和堂、酌雅堂、安雅堂、崇厚堂、序樂堂、居易堂、天樂堂、映雪堂、祖耀堂、文光堂。原來的宅院之間閭巷,全部以青石板鋪路,條石為階。古時有"青石墁地石門樓,走進楊柳不沾泥"說法,是一條潔凈的"青石街"。

村中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代,清康熙、乾隆年間先后改建。這里有南京現存規模最大的明清民宅遺存之一,也是江南地區典型的古民宅建筑。

整個小村依山傍水,前面是碧波蕩漾的楊柳湖,背后是郁郁蔥蔥的馬場山,江南水鄉的詩意便在這山水之間鋪陳而開。雖然沒有金陵城的綺麗多姿,卻多了一份“素顏”的質樸清秀。


這座始建于明萬歷七年(1579),距今430多年的歷史的村莊,曾經繁華一時。楊柳湖是古代的運糧河道,波光粼粼纏繞著村落,不僅帶來了如畫風光,也帶來了商業繁榮。許多外經商的楊柳人在清康乾年間進行大規模建設,延續200多年,形成36處成規模的宅院,各以“堂”命名,是為36堂,其中朱氏一族就有24堂。如今,“朱家大院”這成為楊柳村古建筑群的標志。“朱家大院”又叫“三堂上”,相傳是明朝開國皇帝11代孫朱侯山及后人所建。當時朱侯山是名聞金陵的大富翁,朱侯山有三個兒子,后來更是子孫繁衍人丁興旺,房子就越蓋越多,以至于大半個楊柳村都成了“朱家大院”。

“朱家大院”現存比較完整的17個宅院,均為坐北朝南的多進穿堂式高墻深院,一般為3~5進,最多的“翼圣堂”是七進,十八道門檻,前后近百米。

古宅內雕梁畫棟,木雕、磚雕、石雕極精美,每座門樓有題額,每座宅院有堂名,現在是一處國家級文物。

漫步古村,粉墻黛瓦,高墻深院,青石板路,古韻悠悠。游人不多,也多了一絲清靜。春日油菜花開放,或者夏日荷花綻放的時節,會讓古村多了幾分靚麗,若此時前來,倒也是一處尋古踏青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