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一詞,源于東瀛。而今,神州大地,漸次流行。百度這樣解釋:“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閑房間,結合當地人文、自然景觀、生態、環境資源及農林漁牧生產活動,以家庭副業方式經營,提供旅客鄉野生活之住宿處所。”
那么,民宿為何如此受歡迎?
或許可以從人的代償心理找到答案。
如今,許多城里人雖然物質需求得到了極大滿足,但是,他們的心靈并沒有因此獲得快樂與安寧。面對城里的霧霾,他們仰天嘆息;面對城里的喧囂,他們心煩氣躁;面對城里的擁堵,他們左顧右盼;面對城里的菜肴,他們憂心忡忡……這些,這些,也許正是這些,才使得民宿有了如此廣泛的市場需求。

這里不論民宿生意經,只說民宿帶來的啟示:
一是節貪欲。
人往高處走,高處有盡頭。一味追求GDP,收獲的是數字,失去的是生態。霧霾,就是我們一手追求來的。幸好,如今不以GDP論英雄了。
二是惜生態。
經濟求規模,規模不經濟。一味開發民宿,收獲的是金錢,失去的是環境。浮躁,就是我們一心追求來的。幸好,如今不以奢華為榮耀了。
人從自然走來,最終走向自然。一切文明高科技無非手段載體而已。金錢大把,就花幾張。房產千間,臥榻一席。滿漢全席,嘴巴一張。貪欲過度,物極必反。如今,重要的是盡快讓心靈平衡。心靈平衡了,生活才能平衡,生態才能平衡。有時,不追求是最好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