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朝鮮,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說不出個所以然。朝鮮在國人心中一直是個迷一般的存在,其實朝鮮是可以旅游的,前提是 -- 不開放自由行,必須由指定導游及政治人員陪同全程不能脫團,因此就算你是自由旅游小能手,想到朝鮮也只能乖乖地跟團走,而且旅行的路線都是固定的。
從丹東中朝友誼橋過境,旁邊那座相鄰的橋便是鴨綠江斷橋。1950年底至1951年初,為切斷中國輸往朝鮮半島北部的物資援助,美軍使用重型炸彈及轟炸機頻繁轟炸,橋斷了搶修、修了再斷。戰爭結束后,新橋修復而舊橋被遺棄,名為“鴨綠江斷橋”,至今仍能看見上面很多殘留的彈孔。

旅游路線第一站就是平壤(Pyongyang),朝鮮的首都,也是歷史上朝鮮民族的發源地之一。歷經多次戰亂洗禮,尤其在1950年代的朝鮮戰爭中絕大多數古跡化為烏有。目前80%為公園和綠化用地,是世界上綠化面積最大的城市之一。
進入朝鮮境內,每時每地都像處在景點當中。對于這樣一個外部了解極少的國度,它神秘的一切似乎都值得被觀察。沿途已經可以看見一些標語和偉人的畫像,而更主要的景色是兩側大片的稻田。農民們都在用牛耕地,鮮少見到拖拉機、收割機之類的農業機械或水利灌溉,而且牛都很瘦,田野里也看不出特別好的收成。村莊大多是統一風格的住房,應該是政府建設后分配給每家每戶的。對于普通朝鮮人來說,自行車和走路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稍遠一點可以坐公共汽車。
游客會被安排去參觀平壤著名的萬壽臺,金日成的高大銅像神色從容,面帶笑容,朝著遠方伸展出右手,這是“偉大的慈父”;而金正日的雕像其后也被安置在他的父親身邊,叉著腰同樣面帶笑容,這是“英明的將軍”。跟偉人們拍照有講究,照片里必須包括雕像的全身和你本人的全身(不能自拍),亦不能模仿領袖的動作。
在朝鮮,你必須稱 “金日成主席,金正日將軍,金正恩元帥”,這固定的叫法一個字都不能錯。前來萬壽臺獻花的朝鮮民眾絡繹不絕,男女老少皆有,新婚夫婦也都會專門來拜見領袖。

是的,平壤也有凱旋門!這座1982年的花崗石建筑,是為了紀念領袖金日成兩次戰勝日本及美國,使朝鮮獲得光復而建造的。這個“凱旋門”比巴黎的還要高出十米。
即使你會韓語(朝語),在朝期間不要去普通朝鮮人交流,不光給自己帶來麻煩,也會給人家帶來麻煩,你最多也就被朝方導游警告幾句,人家說不定就因為和你講了幾句話飯碗都丟了。如何分辨是不是朝鮮人?只要是胸口佩戴有金日成像章的,一定是朝鮮人,這種胸章外國人買不到。
總之在朝鮮旅游,少拍照,少說話,聽導游安排,就沒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