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本身,不應過多浮夸,生長與森林,便要融入它。住宅的基地位于山腳下,該區域被公共行政部門列為山體滑坡危險區域,豎立了特定的紅色標牌提示路人。盡管有山體滑坡的危險,但基地周邊有著綠意蔥蘢的山林,公園的景色一直延展到山的另一頭。

根據建筑法規準則,建筑師在住宅一層選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來承受有可能的山體滑坡危險,二層則選用了輕質木結構。
從截面上看,這座兩層的建筑每層各被分出一個夾層,總共四層,同時每一小層的樓板向外延伸,由下方起承重梁作用的懸臂墻支撐。

陽光和蔥郁的山景可以經過最上層的輕木結構與最底層的房間共享。
內部空間通過間隔為1米3的柱子分割,在身體感覺上,與室內體驗相協調,這樣的設計讓建筑更靠近山體。同時每上一層臺階建筑體塊在水平方向上鋪展延伸,直到與周圍綠意盎然的山景環境完美地協調共處。



一層平面一部分面向室外景觀開放,用以連接建筑周邊山景與公園,這部分作用是由懸挑出的懸臂梁承擔的。粗糙的落葉松模板澆灌的混凝土粗糙而別致的紋理賦予了建筑與公園內在的開放性。
雖然一部分混凝土材質的內部空間沒有與外部空間連接,但是從相反方向考慮,更靠近山體的個人開放性與一層平面公共環境的對話恰如其分地作用在一起。


在既定的嚴謹的設計條件下,建筑師旨在能夠讓人們在這棟原始住宅建筑中重新發現生活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