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深處在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干的腹地,被中外考古探險家稱為“世外桃源”的綠洲,因地處偏遠道路不暢而鮮為人知。
想要去到這里,你將經歷,起起落落,兜兜轉轉,沙塵滾滾的真正沙漠“公路”;
你將體驗,穿過一片又一片蘆葦蕩,翻越一個又一個沙丘,看日照金山紅、看大漠落日圓、走過雪滿昆侖路;

你將經歷不同的西域風情,走進無人區,走進沒有地圖可指示的路;
經歷了所有種種,你才能到達在中國最大的“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238公里的,達里雅布依。
走進地圖上沒有的——達里雅布依

克里雅河滲入塔克拉瑪干沙漠以后,在沙漠中形成了一片綠洲,沿河兩岸生長約57.5萬畝的胡楊、紅柳和蘆葦等沙漠植被,形成了一條綠色長廊。
達里雅布依就在克里雅河綠洲的盡頭,這里有千姿百態的原始胡楊林、神秘的沙漠景觀。
這里生活的克里雅人,因幾百公里沙漠不通公路,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出去過。

雅布依鄉可能是全中國最難到達的鄉,在被發現之前,神秘的克里雅人在400多年間一直不為人所知。
至上世紀50年代,于田縣政府才知道在自己管轄范圍內的沙漠里,有這樣一群村民。
這個部落至今仍過著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住所多是用胡楊木建造而成,以馕和羊肉為主要食品,生活簡單,通常幾世同堂地居住在一起。

因為這里幾乎沒有雨天,所以只有在水井邊打水,有時候打上來的水多半有沙子。
這里的主食是一種名為“庫買奇”的面食。火膛里永遠有一堆沙,胡楊樹枝在火膛中燃燒時,將面餅攤在熱沙上,再蓋一層熱沙。

有貴客時,克里雅人便宰羊款待。克里雅人以肉為主食,除了皮芽子(洋蔥)、恰麻菇、胡蘿卜、大蔥、大蒜這些,其他的蔬菜幾乎都不被接受。
每年春秋季會有商販從幾百公里外縣城來到此地,當地人會從商販手中換些面粉和零碎的生活日用品。也許是與世隔絕,至今保持了原始的維吾爾族民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