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同時,人們也注意到并要求鄉村發展能緊追城市的發展步伐,減小城鄉之間的差距。然而,美麗鄉村的發展不能再延續城市的高消費、高污染,美麗鄉村要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最優發展,建設一種布局精美、生活和美、環境優美、生態優良、社會和諧的美麗鄉村。
科學規劃是基礎
規劃無論在城市和鄉村都是很重要的。農村房屋建設主要是農村居民自發建造,布局缺少統一規劃,出現閑散地皮、廢棄老宅等浪費大量土地資源。加之審美觀念的落后,這些建筑大多外形風格不一,外部裝飾和環境格格不入。美麗鄉村建設應進行統一規劃設計,解決好鄉村的“臟、亂、差”現象。但美麗鄉村的規劃不能照搬一個模式,不能沒有自己的特色和個性,不能搞千村一面。地理風貌具有多樣性,自然稟賦也具有多元化,因此美麗鄉村也應是多種多樣的、千姿百態的。美麗鄉村要像鄉村,不能建設成城市,要保留鄉村的原汁原味。
要融入濃郁的鄉村文化
鄉村之美在于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田園野外,也在于獨具特色的民俗和風土人情。美麗鄉村建設需因地制宜,培育地域特色和個性之美。當城市越來越國際化,也就越來越相似,而未來中華民族多元文化體系的保留將可能出現在農村。鄉村文化的發展要注意結合鄉村特色的生態資源和人文資源,例如:鄉土人情、文化古跡等,讓鄉村文脈資源融入美麗鄉村建設,展現鄉村獨特的魅力。
群眾富裕是內在要求
以往大部分鄉村在追求經濟發展過程中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美麗鄉村要堅持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理念,把生態富民理念貫穿到美麗鄉村建設全過程,走一條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
人居環境要和諧
鄉村一些工廠的污染,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均對空氣、河流、土壤造成嚴重污染,出現了一些癌癥村。有些城市不要的殘次品及過期食品因價格低而流入鄉村,農產品的大量催熟而不經過檢查就上市,都讓人們無法安心飲食。另外,鄉村的地震、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也會帶來大量的經濟損失以及人們的心里創傷。鄉村的社會治安主要是靠傳統的道德來維持,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原本維系鄉村治安的道德體系逐漸瓦解,亟待建立新的秩序以及和諧的鄉村人居環境。
優美的生態環境是關鍵
以前,鄉村的大部分垃圾都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自然降解,現在出現了大量的垃圾無法降解的情況。鄉村沒有向城市一樣的衛生服務系統,一般都是村民自己動手打掃,打掃的垃圾有時就堆放在門前屋后,臭氣熏天,蚊蠅滋生,一刮風,各色的塑料袋漫天飛舞。這樣的鄉村何來美麗?美麗鄉村需要良好的生態,人們占用了鄉村的大量空間,許多環境隨之改變,生物的種類不斷減少,一種物種的滅絕帶來更多物種的滅絕,自然界的平衡被打破,會帶來更多的災難,所以要保護好鄉村的原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