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岳西縣響腸鎮萬家樓,位于響腸鎮響腸村,距離岳西縣城11公里,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
這里曾經是熱愛古文化和攝影人的熱愛之地,在縣內古民居中以面積大、文化歷史悠久名列在前的一處古民居,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對象。
該民居背依鳳形山,兩側山巒環抱,猶如鳳展雙翅。門前一眼半月塘,景色十分秀美。五進三廂四合院式,兩端外帶抱廂,青磚黛瓦馬頭墻,既具徽州特色,又有江西圍屋特點,曾經來訪的專家將其定為“皖西南特色民居”。
據傳,明朝萬歷年間,有一萬姓財主在此建成后不久,賣給了當地人吳道會。萬姓財主賣的時候,求吳道會仍用萬姓為屋名,吳道會當即答應。數百年來,此屋雖為吳姓祖屋,但不改萬家樓稱號,為此它也成為吳氏守信的標志。
當地多位長者反映,萬家樓最多時有住戶30余家,200多人,當年每天都像上演“七十二家房客”。
與曾經的繁華相比,今日的萬家樓已破敗不堪,房屋大部分已坍塌,地基上被種了蔬菜,部分位置還拆建了新屋,部分剩下的屋內亂七八糟的堆放著柴火、農具等。再不搶修,這一方文化遺產,將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坍塌殆盡,在我們的視野中永遠消失。
2006年岳西響腸入選首批安徽省歷史文化名鎮后,萬家樓被公布為“響腸十景”。萬家樓曾經是岳西人的驕傲,如今已經是遍體鱗傷。有關方面不能安個“全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碑了事。
據有關方面估算,萬家樓整修至少需要300萬元,且文物法的相關規定原則是“誰使用、誰受益、誰維修”,可萬家樓的村民經濟條件也不好,多數依靠外出打工過日子,何來資金?在維修資金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如何解決和挽救這一文化遺產?
岳西特色民居等古建被一些古建筑專家美譽為“古皖之本、中原之風、吳越之美、徽州之秀”。岳西做為一個文化底蘊本就不多的年輕的縣城,毀一處就少一處,保留下來,就是古跡、就是文化、就是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