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中國旅游研究院在北京發布《萬達丹寨旅游扶貧模式和效果評價報告》。針對業內及公眾普遍關心的發展旅游產業是否可以帶動一個區域全面脫貧、旅游產業是否可以實現精準扶貧等爭議性問題,該份報告通過長達一年多的跟蹤比對研究,以大量數據、詳實的案例做了回答。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中國扶貧開發協會相關領導出席報告發布會。報告認為,萬達丹寨包縣扶貧創新性地發揮旅游扶貧功能,樹立了中國旅游精準扶貧的樣本。
據了解,為確保整縣幫扶效果,自2014年12月起,萬達集團累計捐資21億在丹寨先后實施三個扶貧項目,其中包括捐資13億元建設丹寨萬達小鎮,形成獨具特色的綜合性商業、旅游目的地;投入3億元捐建貴州萬達職業技術學院,針對性地開設文化旅游等專業,開展貧困戶技能培訓,在萬達小鎮設立實習基地,提升丹寨貧困人口就業創業能力;投入5億元設立專項扶貧產業基金,每年發放5000萬元,重點幫助無法通過產業脫貧的特殊困難人群,同時覆蓋丹寨全部建檔立卡貧困戶,確保丹寨縣全部貧困人口收入超過國家貧困線。
大型苗族歌舞情景體驗劇《錦秀丹寨》在貴州省丹寨縣萬達小鎮劇院首演。
據萬達集團首席總裁助理兼企業文化中心總經理劉明勝介紹,萬達集團在2014年啟動丹寨包縣扶貧之初,目標就定為幫助丹寨整縣脫貧致富,為丹寨縣創造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經過深入調研,萬達發現,相比農業、工業,旅游產業具有強大的市場優勢、強勁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帶動作用,不僅直接帶動貧困人口增收,而且能帶動全縣經濟轉型升級。丹寨山青水秀、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具有發展旅游產業的比較優勢。因此,萬達丹寨包縣扶貧將旅游產業作為核心,形成長中短結合,職業教育、旅游產業、扶貧基金并舉的創新模式,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現如今,丹寨小鎮一年550萬人次的游客訪問量,讓原來名不見經傳的丹寨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小鎮。
如何發揮旅游產業精準扶貧作用,幫助和推動更多社會力量投入旅游扶貧事業,是中國旅游研究院的重要研究方向。中國旅游研究院成立專門的課題組,多次赴丹寨實地調研項目、入戶走訪貧困戶,歷時一年多,數易其稿,最終形成這份報告。報告認為,萬達以旅游、教育、基金三大法寶,對丹寨縣進行的整體扶貧,不僅在經濟方面效益顯著,對于改善當地人的精神面貌、拉動就業、促進非遺保護、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以及生態資源的產業轉化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報告指出,萬達丹寨旅游扶貧模式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扶貧效果良好。作為萬達丹寨包縣扶貧的核心產業項目,開業一年的丹寨萬達小鎮用實踐生動詮釋了旅游產業是最好的精準產業扶貧。小鎮全年累計接待游客550萬人次,是2016年丹寨全縣游客數量的600%;丹寨縣旅游綜合收入達24.3億元,是2016年全縣旅游綜合收入的443%;直接帶動全縣1.6萬人實現增收。
二是做到精準扶貧。小鎮不僅創造1870個直接就業崗位,而且每一個商鋪都帶動一批合作社和貧困戶。小鎮339個商鋪中有210家商鋪直接帶動貧困戶,產品涉及手工藝、美食、苗侗醫藥、土特產品等。比如“云上苗家”餐廳與2個貧困村的合作社簽訂了保底收購協議,日均訂購斗雞60公斤,覆蓋全村73個貧困戶,戶均增收3150元。揚武鎮洋浪村蔬菜種植合作社一年向小鎮銷售反季節蔬菜82噸,覆蓋全村貧困戶31戶,戶均增收2993元。
三是帶動全域發展。丹寨萬達小鎮開業一年,帶動丹寨種植業、養殖業、手工業、住宿業等20個行業發展。大量外地游客通過丹寨萬達小鎮引流到全縣各個旅游景點,卡拉村、泉山村、甲腳村、石橋村等27個景區和旅游村寨游客量持續增加,旅游收入同比大幅增長。
四是提升百姓信心。丹寨萬達小鎮在全國塑造了丹寨縣的品牌,提升了丹寨縣的文化,增進丹寨與外界的交流,讓丹寨百姓感到自豪、自信。據研究機構問卷調查,絕大多數參與調查者都積極評價萬達丹寨扶貧項目對丹寨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及人們思想觀念革新的促進作用,絕大多數被調查者對丹寨脫貧致富充滿信心,這為丹寨脫貧致富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中國旅游研究院戴斌表示,丹寨萬達小鎮為丹寨創造一個具有強大內生動力、能產生持續收益、帶動眾多行業發展、推動丹寨面貌深刻變化的旅游IP,在全國樹立了旅游精準扶貧的新模式、新標桿,為中國企業參與旅游扶貧、投入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優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