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再高
海再美
有時還不如
一片平凡的稻田
……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
這首詩是陶淵明的歸園田居,
在許多人心里,
鄉愁是每個人心中難以忘卻的情懷,
回歸田園,也是越來越多人的夢想。
這些開在稻田里的民宿,
滿足了人們對田園風光的無限遐想。
【悅庭楠舍】
▼

現代都市快節奏的生活
讓人們心生對鄉村生活的向往,
仿佛舊時光里,日子很慢,
那種慢,是等待稻谷從翠綠到金黃,
那種慢,是靜坐庭院發呆什么都不用想,
那種慢,是遠離喧囂的田園風光。


悅庭楠舍位于永嘉縣的一個小村莊,
前身是個療養院,
設計師利用當地的材料
對建筑外觀做了很大的改變,
也就形成了現在民宿的模樣。


這里沒有什么值得一說的旅游景觀,
只有一片平常的稻田,
結果一不小心,就火爆了朋友圈,
望出去,只有一片一望無際的稻田。
風景在哪里?就在稻田里。


雖然不是世間絕美的風景,
但一方寧靜的稻田,
伴隨著遠方的微風,
卻也讓人馳目騁懷,百看不厭。


這里離稻田只有100米,
在稻田里泡個澡,
帶去一身的疲憊,
晚上,就吃上一碗稻田里的稻子,
做的清粥吧。


老房子拆下來的木板被用來鋪成道路,
墻壁用石子堆砌,環保又不失氣質。

民宿東南角設置了超大的泳池,
使景色更為靈動。


在房間的設計風格上,
保留了田野的樸拙,
同時又有現代的精致與用心。




【禾肚里】
▼

無獨有偶,在羅浮山腳下,
也有一家在稻田里的民宿——禾肚里。
自然與淳樸構成了整個民宿的基調。
悠閑與寧靜是這里的靈魂,
鄉土生態和農耕文化是這里最寶貴的資源。
一條長長的觀景棧道漂浮于稻田之上,
人們行走在棧道上仿佛置于天地自然之間,
風吹稻香滿衣裳。

民宿主建筑墻體由竹子覆蓋,
樓前就是一片大荷花塘,
曲折的木橋連接著大堂和其他功能區,
滿滿的詩情畫意盡收眼底。

晨起眺望遠山,
午時賞稻田風光,
晚間漫步鄉間綠道,
品農家美食,
浪漫春日,
就在這悠閑的鄉村消磨。

民宿外墻由當地河石壘砌而成,
灰色瓦頂與連綿起伏的遠山相呼應,
如置于稻田中的山水畫卷。
民宿設置了書吧,
體驗中國傳統文化“前耕后讀”的田園生活。

房間以二十四節氣命名,
如驚蟄、立冬等。
透過窗可以看到成片的稻田,
住進去就能感受到蛙聲陣陣,
流泉淌淌,稻香流動,
荷風吹拂,星月當空的自然純粹。

【稻生一】
▼

稻生一,
親近自然享受慢生活的柔軟空間,
城市中心的世外桃源。
夏季,這里綠浪漣漪,水稻飄香,蛙聲四起,
秋季,這里稻田金黃,稻穗在風中淺唱低吟,
稻草人開始“成長”。

稻生一離紅塵不遠,離自然很近,
沿著蜿蜒的石子路入店,
一大片金黃的麥田映入眼簾,
撲面而來的泥土香一掃城市繁雜的疲憊,
一溜舊平房和兩三幢三四層的紅磚房,
隨意點染上黛青涂料,
配上金燦燦的稻田,圍成了城里的鄉野。

稻生一餐廳的名字取自《道德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諧音,
是以原址糧食倉庫為創作背景,
結合了中國的農耕文化、稻作文化。
地上撒滿碎石子,
象征一顆顆飯粒,提醒人們珍惜糧食,
枯山水加靜水體的設計透漏著一絲絲禪意。

稻生一根據楚雄的節氣種一季水稻,
每年4月中旬播種,
綠油油的水稻蓬勃生長,
稻田里魚兒橫行,蛙聲四伏,
品嘗著剛抓上來才下鍋烹飪的谷花魚,
你不得不感嘆這一生態美食,
待稻谷金黃一片,夕陽西下,
坐在稻田一角把酒言歡,
這醉人的美景就是你最好的“下酒菜”,
10月中旬稻谷收割,稻稈扎成稻草人矗立田間,
飯后到田里踩稻樁、扎草人重拾兒時記憶。

在城市里種一片水稻,
就如同你在山上蓋一棟別墅一樣困難。
為何會想到在店里種下這么大片的水稻?
水稻作為室內景觀不止在國內,
在國際上都是很頂級的景觀設計。
它和其他的常見的景觀不同,
常見的室內景觀,四季常綠,
美則美矣,但卻沒有一點生命力。
可水稻不同,它一年四季都會變化,
從剛種下,到泥巴中長出一點小苗,
慢慢長大變成綠色,到了秋天就會抽穗。
任何時候來到這里,
你都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稻生一。
文章來源:當代水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