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者,天下之大事,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風俗。”文明鄉風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保障,是照亮美麗鄉村之路的關鍵舉措。如何讓文明鄉風更加勁吹,培育出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讓鄉風文明建設結出碩果?筆者認為需多措并舉。
實現鄉風文明,必須優化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鄉風文明是文化與道德的融合,不能采取簡單粗暴的令行禁止,而要讓基層群眾自覺成為文明實踐的主體。優化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是把鄉風文明真正融入農村、融入農民的有效措施。
但優化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需因地制宜,提供滿足基層群眾需求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如根據各地實際建立文化站、農家書屋、健身趣味活動隊伍等,從而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文明鄉風。
實現鄉風文明,還要與脫貧攻堅任務有效結合。人居環境美,農村生活富,才能筑牢鄉風文明建設的基礎。因此,在開展鄉風文明建設的同時要大力推進精準扶貧,在精準上下足工夫,充分調動人們脫貧的主動性、積極性,給基層群眾帶來實惠。
值得注意的是,在精準扶貧中要扶貧、扶智,更要注重扶德,讓傳統美德代代相傳,推動形成積極向上的鄉村社會道德風尚。
實現鄉風文明,更要培育良好的家風與民風。好家風可以促進好作風,培養好民風,從而引領好鄉風。“村看村,戶看戶,社員看干部。”在培育鄉村良好家風方面,村干部更要發揮表率作用,當好優良家風典范。
基層相關單位可多舉辦形式多樣的“文明家庭”、“和諧家庭”評選活動,引導村民重視家庭教育,同時,對好人好事、見義勇為等進行表彰獎勵,弘揚鄉村社會正氣,讓村民獲得更多幸福感、安全感。
期望鄉風文明在更多基層鄉村蔚然成風,文明向上的道德風尚吹向千家萬戶,讓美麗鄉村綻放出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