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舊如舊”,真正的老宅,幾乎沒有采光,幽暗、潮濕……你吃得消住嗎?這幾個酒店的設計,讓歷史變得可以觸摸,而并非只供緬懷。
歷史在新建筑里重生
這個酒店位于北京后海羊房胡同內。時間在此凝定,不曾流散。整個酒店由上世紀50年代的歷史建筑組成,占地面積5420平方米,共有三棟設計主題各異的客房建筑。
在對老建筑進行修繕后,設計團隊在中國傳統建筑的基礎上進行藝術設計和改造。所有建筑的立面都被刷成了炭黑色,時尚感和那種酷酷的范兒瞬間就出來了。但與之對立的傳統元素中,比如屋脊靈獸、窗欞樓臺以及挑檐天溝,設計團隊也選擇了摩登化的改造手法,用金漆勾勒出來,閃耀出彩。
而受到中國屏風的的啟發,設計師把幾幢客房建筑的私人陽臺和花園用現代設計感的園林景觀連接起來,整個酒店園區景觀形成了3D立體化效果,意在為顧客創造奇妙的視覺感受。
餐廳內部則是裸露的金屬鋼架和色彩夸張的沙發卡座的混搭。設計師巧妙地把樓宇間用現代設計感的園林景觀連接起來,相映成輝,俯瞰整個園區,仿佛一扇巨大的屏風鋪在地面,雕欄寶砌,寧靜大美,渾然天成,猶如天外神來之筆。
老建筑就要“修舊如舊”
這家酒店給一棟徽州老宅,披上一件玻璃的“外套”,當然充滿爭議,卻讓人過目不忘。
一家酒店,首先就是要符合現代人的居住體驗的。用玻璃充分地采光,把讓風景走進室內。
喜新戀舊,簡單四個字,完美詮釋這棟建筑的特殊:快活的城市截取隱藏著的百年老宅,徽派古韻的外殼下又包裹著年輕的活力空間,新舊皆存,千年穿越。
真正打動人心的徽派建筑的神韻,依然還留在這兒。
使用老宅四水歸堂的格局來做接待廳,保留了徽州建筑的美學元素。考慮到現代人的生活習慣,用琉璃將舊時用作采光通風的天井封閉,不僅匯聚空氣,還起到了隔音的作用。
從外面看,徽州老宅的歲月斑駁依稀還在,伴著江水長流月長圓。
博物館當酒店
在新安江畔的古村落,與屯溪老街隔江相望的地方,一座老宅隱逸在山水間,還是熟悉的馬頭墻,讓人悠然聯想到這樣的詩句:“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設計師運用自然設計創意,對老宅進行了改良和保護,讓這棟清朝中期的老宅萌發了新的生機,保留原有徽派建筑構造的基礎上,加入時尚元素,呈現別樣老宅韻味。
上頂蒼穹、下俯地面、懸之于空的天井,是徽州古建最具特色的設計。深宅大院的徽州古建筑由于高墻封閉,顯得比較陰暗。有了天井,可以采光,雨水落入庭院,“四水歸堂”更寄予了古徽州人聚氣斂財的美好愿景。在設計師大膽改良下,以另一種方式堅守著古宅的天井——沿著天井四周,約五米高的玻璃墻,把春天請進了酒店。
穿過天井的明堂,路過藍色屏風,眼前豁然開朗。駐足后院的玻璃花房,看斜陽掠過房頂,灑在彩色地磚上。閑坐發呆,任由思緒萬千。
老建筑合理化利用才能讓它們煥發生機,讓歷史變得可以觸摸,而并非只供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