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書香古宅位于廣西南寧市賓陽縣古辣鎮蔡村,距南寧市約80公里。古宅由蔡氏書院、蔡氏書香古宅群、小金洋樓、洋房等組成,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間,有500多年的歷史,清代舉人蔡凌霄于咸豐九年劫后重修。從明朝中葉開始,蔡氏家族便成立蔡氏書院,供奉孔子,以儒家思想教育后代;蔡氏子弟秉承家訓,發奮讀書,家族代有人才輩出而領盡風騷,成為廣西聞名的書香世家。
古宅群占地75畝約5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5000平方米,大小房間189間,共有一系列完整的防御系統和排給水系統。主體建筑分為正廳、二廳、三廳。正廳最高,二廳,三廳漸次之,體現正殿至高無上的地位;各廳之間左右均有首廊連接,中間有天井,形成“四水歸堂”的建筑格局,體現“四方聚財”的民間建筑理念。
蔡氏書香古院是一組具有鮮明嶺南鄉村風格的明清民居,由蔡家歷代讀書人先后建成。建筑群由蔡氏書院、向明門、太學第、大夫第、經元門、經元第、蔡府新第、小金洋樓、洋房等部分組成,占地75畝,大小房間共189間,建筑面積15000平方米。建筑群規模龐大,氣勢恢宏,集建筑、雕刻、繪畫、書法藝術于一體,體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蔡氏古院留傳著蔡氏家族繚繞不絕的書香,亦記載著蔡氏家族幾百年的滄桑,蔡氏古院人才輩出,是賓陽有名的書香之地,具有顯赫的地位。
蔡氏書香古宅旅游景區由蔡氏書院、蔡氏書香古宅群、小金洋樓、洋房及其附屬景點組成。一座古宅,就是一部文化史,蔡氏家族居此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從明朝中葉開始,蔡氏家族便成立蔡氏書院,長期供奉孔子,以儒家思想教育后代;蔡家子弟秉承家訓,發奮讀書,家族代有人才輩出而領盡風騷,成為廣西聞名的書香世家。蔡氏書香古宅群透溢的氤氳書香,繚繞500年至今綿延不息。蔡氏書香古宅群特色鮮明、氣勢恢宏,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間,最早的古宅已在清朝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毀于兵燹。
現存古宅群分為“老屋”和“新屋”兩部分共三處,占地75畝約5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5000平方米,大小房間189間,具有一系列完善的防御系統和排給水系統。“老屋”為清代舉人蔡凌霄于清咸豐九年劫后重修。主體建筑均分為正廳、二廳、三廳。正廳最高,二廳、三廳漸次遞減,體現正殿至高無上的地位;各廳之間左右均有首廊連接,中間有天井,形成“四水歸堂”的建筑格局,體現“四方聚財”的民間建筑理念。屋上有雕梁畫棟,門窗飾以“福祿壽”等篆文圖案,前門亦有山水畫及鐘鼎文、篆文書法,整座建筑很富藝術性,體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可為清代民居的一個典型的活樣板。
蔡氏書香古宅占盡天時地利人和,是一塊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蔡村舊屬永淳縣,夾藏于虞村、李寨村中間(合稱虞李蔡),背靠賓陽縣的大陳村。三面護佑兼得環水相依,地勢宛若犀牛望月,充滿靈氣。
古宅內有一古井,名曰“福壽泉”,泉水冬暖夏涼、恒溫20℃。“福壽泉”乃養生育人之源,村中500多人口,就有80—100歲老人20多位,是遠近聞名的長壽村。村周圍是平坦肥沃的萬畝良田“不丈垌”,有名的“古辣香米”便產自這里。
目前,蔡氏書香古宅旅游景區正在積極申報創建第三批全國歷史文化名村、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和廣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一步保護修繕書香古宅,規劃建設環村水系及村前生態農業觀光景區,著力開發“蔡氏書香八寶”系列風味小吃和土特產等,努力把蔡氏書香古宅建成集探訪古代建筑、領略古代文化、游玩水上樂園、觀賞生態農業、享受休閑度假于一體的廣西精品景區和旅游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