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民宿,如雨后春筍般,伴隨鄉村旅游的興起而發展。根據國內出游及短租趨勢發展報告顯示,近年來國內短租民宿市場持續升溫,特別是在“互聯網+”仿古浪潮影響下,我國鄉村旅游經營戶達170余萬家,直接拉動當地農民鄉村旅游就業超過3000萬人。鄉村旅游供需兩旺,使之成為我國縣域經濟發展新支點。
國外民宿業經過較長時期的發展已相當成熟。世界各地的民宿,如英法的城堡、北歐的農莊、我國臺灣地區的民宿等,深受游客的喜愛。而在我國內地,即便是去年全國民宿做得最好的廈門、浙江、麗江,也只處在民宿發展的初級階段。國家旅游局提出,預計到2020年,要在全國形成15萬個鄉村旅游特色村,300萬家鄉村旅游經營戶,鄉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過20億人次。因此,如何規范發展民宿業是一個值得探討的有意義的話題。以下的五點建議供您參考:
?。ㄒ唬┌衙袼鬃鳛檗r家樂升級版培養
有研究顯示,國外民宿的顯著特點是,服務內容呈現多樣化,經營中高度關注人性化和個性化,組織形態上民俗化、本地化、家庭化,且已經形成行業協會組織自我管理。因此,把民宿看成是鄉村旅游與鄉村文化結合、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結合、原住民文化與人居結合的新業態不無道理。因此,民宿業態發展今后應當成為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的一個重要風向標。
?。ǘ┱龑?,強化規范管理
首先要有政府宏觀指導,維持供需平衡,強化規范管理。如云南許多地方民宿的數量已達飽和,甚至出現供過于求的現象。有關部門應該根據區域的承載量,評估所在地區開設民宿數量,避免一哄而上。其次,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審批機制,獲得合法市場主體地位。再次,要建立旅游民宿服務規范,推動民宿標準化發展,建立民宿服務規范標準。
(三)以集群與創新思路發展,打造民宿品牌
創新是第一關鍵要素,以投融資方式,不斷吸引外來資本,將政府、投資者、藝術家和村民等參與主體組織起來,不僅要進行資本融合,而且要有思路碰撞、經營創新;發展區域集群化的民宿,以“民宿”的思路重構鄉村休閑旅游體系,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宿經營發展模式。
(四)融入當地文化,提升民宿產品附加值
鄉村民宿不少是外來文化人投資,難免出現水土不服。開設民宿如對當地文化缺乏深刻理解,可能弄成四不像,出現定位不當,導致投資的失敗。屋主親自動手用當地食材做早餐,并親自解說當地人文景點,這樣的旅游體驗與商務酒店的住宿體驗完全不同。民宿業者不能僅僅把民宿做成提供住宿的地方,而是要打造一個有意思的農家生活體驗場域,這樣才能提升民宿文化附加值。
?。ㄎ澹┘訌姞I銷傳播,推動“互聯網+民宿”發展
調查顯示,目前有60%左右的民宿經營者依然使用傳統營銷模式。因此,如何充分整合現有資源,制定先進的融合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營銷模式,已經成為民宿經營的當務之急?!盎ヂ摼W+民宿”的發展空間很大,民宿業要把建設民宿網絡平臺作為一件大事來抓,不僅為游客提供網絡交易方便,而且提供住宿、餐飲、娛樂、購物一攬子解決方案,進一步拉長休閑民宿的產業鏈。要開展豐富的大眾傳播與群體傳播活動,將民宿產業推廣給各地游人,如微電影宣傳、詩歌比賽、地方節慶、風光攝影比賽、傳說探源、農事活動組織等,吸引更多人加入返璞歸真的鄉村旅游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