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這片人杰地靈的土地上,不僅有秀麗山水、怡人景致,更有許多蜚聲中外、傳承文化的歷史古跡。今天就要給您介紹一座杭州的清真古寺——鳳凰寺。
鳳凰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山中路上,占地面積約26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370平方公尺、禮拜殿面積約570平方公尺,寺內有水房及殮建筑面積房等附屬設施,是伊斯蘭宗教節慶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杭州伊斯蘭教的禮拜中心;鳳凰寺于2000年1月被中國伊斯蘭教協會授予“全國模范清真寺”的榮譽稱號、2001年被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伊斯蘭教四大清真寺之一,成為杭州著名的旅游景點。
杭州鳳凰寺,在今中山中路羊壩頭,是中國創建較早的清真寺。它與廣州獅子寺、泉州麒麟寺、揚州仙鶴寺同被譽為我國東南沿海四大清真古寺,是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與拓展而興建起來的。
千年古寺飽滄桑
距今已有1000余年歷史的鳳凰寺,曾名禮拜寺、真教寺,始建于唐代,毀于宋末,重建于元,后經明、清各代整修擴建。2009年重建“望月樓”,使古老的鳳凰寺以嶄新的面貌完整地展現在世人面前。鳳凰寺現有占地面積3300平方米,整個建筑莊嚴古樸、氣勢宏偉。
進門處的望月樓門廳高聳,形似鳳頭;步入大門是一條長廊,形似鳳頸;四周廣植松柏,形似鳳毛;由前殿進中殿到后殿,前后殿宇相連,形似鳳身;后墻外有長方形園地一塊,種有鳳尾竹,細竹成蔭,風動竹搖,形似鳳尾;南北講堂分設兩廂,形似鳳翼;講堂前兩口古井相對,形似鳳眼。縱觀全寺建筑布局形似一只展翅欲飛的鳳凰,所以在清光緒十八年正式命名為“鳳凰寺”。
中西合璧顯智慧
寺內的禮拜大殿是僅存的元代建筑,保持了西亞早期清真寺的傳統風格,是現在鳳凰寺建筑精華所在。全殿系磚石結構,為“無梁殿”,頂作穹窿式,凹壁經板“天經一函”雕刻極為精致。
前檐劵門和山面的壺門,孤線流暢,獨具風格。正殿攢尖頂三座,明間八角重檐,南北次間六角單檐,翼角高翹,宏偉壯麗,具有中國和阿拉伯文化交融特色。寺內現存雕刻精美的石刻、大殿讀經臺以及碑廊陳列的柱礎石等,均為宋代珍貴遺物。
在殿外看,大殿頂上是3座攢尖頂,檐牙交錯,具有典型的中式古建筑特色。回秋娥告訴我:這種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體現了杭州穆斯林先輩建筑的智慧,也反映出他們居于中土、融入中華的意識。
文物價值
鳳凰寺大殿殿內存有以阿拉伯文書寫碑刻的阿老丁墓碑,后壁下部三間內各有伊斯蘭藝術的珍品,包括青砂石制“經香臺”、竹節望柱、束腰的刻花草及藏有木制“經函”等等特色工藝品。
殿頂上建有三座宋代八角形的遺物攢尖頂,其中一座上頭刻有“可蘭經”文,相傳是明景泰二年留下的文物,鳳凰寺內的石刻經臺和柱礎石也經文物部門鑒定為宋代遺物,具有深厚的歷史價值。
西湖的夜色好……這瑣碎的回憶,日后再憶起,想來也甚是溫馨,如鳳凰古寺那樣,有歲月的滄桑和歷史的馨香,讓后一個我我們,繼續唏噓或感嘆變化的無常。只道是:“人生在于回味,今時哪及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