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景園為南宋皇家園林,在西湖邊清波門外,又名西園(因地處城之西)。此園范圍甚大。聚景園在清波門外西湖之濱,園內沿西湖的湖岸上遍植垂柳,固有柳林之稱。
主要殿堂為會芳殿、亭榭有瑤律,滟碧,涼觀,桂景等20余座,橋有學士,柳浪等。宋孝宗臨幸此園最多,故殿堂亭榭的匾額亦多為孝宗所題。每當陽春三月,柳浪迎風搖曳,濃蔭深處鶯啼陣陣,是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聞鶯”之所在。
聚景園清波門外是西園南門,涌金門外是北門,流福坊水口為水門。內有會芳殿、瀛春堂、攬遠堂、芳華亭等近二十座殿堂亭榭,亭宇上均有孝宗御書匾額。另外,引西湖之水入園,開鑿人工河道,上設學士、柳浪二橋?!拔骱啊敝弧傲寺匉L”就在此處。孝、光、寧三朝,皇帝經常來此園游賞。
據周密的《武林舊事》記載,乾道二年(1167)三月,退位后的宋高宗趙構曾數次來這里賞花觀景,并看小內侍拋彩球、蹴秋千。又至射廳看百戲、登御舟、繞堤閑游。
今日柳浪聞鶯,經過近四十多年不斷的開發和建設,由當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園,演變為普通老百姓的大樂園。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囀鶯鳴作為公園景觀基調,在沿湖長達千米的堤岸上和園路主干道路沿途載種垂柳及獅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樹。
在園中部主景區辟聞鶯館,又在距聞鶯館不遠處置巨型網籠“百鳥天堂”,營造煙花三月,柳絲飄舞,鶯聲清麗的氛圍。聞鶯館東面,以草坪和密林帶為主形成友誼園景區,引種了一批日本櫻花,草坪北側鋪石砌臺,矗立著“日中不再戰”紀念碑。聞鶯館西側,是柳浪聞鶯重建時填平水蕩沼澤而營造的大草坪,草色遙連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側,是遷建來此的康熙御題柳浪聞鶯景亭碑;南側種植了一片高大的喬木樹林,與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構成富于層面、角度變化的生動圖景。
公園北部早先的錢王祠,改建成江南私家園林風格,布局的庭院景區,沿用“聚景園”舊稱命名。園內亭臺樓榭,假山泉池,小橋流水,矮墻漏窗,奇花異草,各據其位,合為勝景,全園曲徑通幽,別有天地。公園東南辟為群眾游園文娛活動場所,建起了露天舞臺,成為杭州市民和八方游客晨間鍛煉,假日休閑和節日慶典的好去處。每到夏秋季節,這里又是消暑納涼“夜花園”,歌舞,戲曲,電影和內容多樣,形式豐富,不定期舉辦的各種各樣的花展,燈會民俗風情表演等,吸引著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