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小苑是江蘇省的中國傳統民居建筑之一。地址位于揚州市東圈門歷史街區東首地官第14號,因原來主人姓汪,住宅為主,苑則相輔,面積不大,所以取名為汪氏小苑。
小苑占地面積3000余平方米,遺存老房舊屋近百間,建筑面積1580余平方米,是今存揚州大住宅中最為完整的清末民初鹽商住宅之一。其宅特點是房屋布局規整,裝飾雕琢精湛,庭園玲瓏精巧,文化底蘊豐厚。汪氏小苑以其獨有的特色和鮮為人知的鹽商秘聞多年來吸引了許多中外游客來訪。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小苑組群布局規整,住宅橫為三路并列,縱為主房三進延伸,前后中軸貫穿,左右兩廂對稱,體現儒家中庸之道思想。
正廳旁廂邊廊,堂后寢室耳房,體現尊卑有等、男女有別的封建倫理觀念。
住宅庭院比例均衡,通風采光充足,縱橫互聯相通,內外分合自如,是揚州大宅門傳統格局形式之一。
正廳屋后辟“可棲”、“小苑春深”、“迎曦”小苑,使住宅小苑揉為一體,曲折多變。木雕、磚雕、石雕與裝修、墻面、地面巧妙結合,交相輝映,取材珍貴,技法多樣,寓意深刻。
門楣、石額、匾額、楹聯包含書法“楷、隸、行、草、篆”,出自名家佳作,用典精巧,耐人尋味,且與小苑內環境融為一體,相映成趣。
汪氏小苑門前周圍高墻圍垣,墻體厚實,不設窗牖,其作用是防盜防火,門樓不飾雕琢,墻面不加粉飾,看似質樸無華,其實是藏富不露。
春暉室前庭院寬敞,依墻兩側綴湖石假山少許,花木清雅怡人。靠庭前東側峰石突起,磨磚貼面小角小門給人似有似無的意境。
進入春暉室,見明間海梅花梨浮雕屏風,雖經百年滄桑,然油光如初,光彩照人。中嵌大理石天然山水畫六幅,如風巒夾澗、如飛瀑溪流,如龍蛇游走。
站在月門前東望小苑景色,石峰崛起,古柏參天,石榴枝繁葉茂如蓋張。高聳青灰絲縫云山式墻頂如游龍。
西看小苑,曲廊幽榭,花廳書齋,牡丹臺上翠竹千竿,花木扶疏,書齋窗前,百年石榴老干如龍蛇走。
再看收齋五色玻璃,從室外往里看,什么也看不清然從室內透過五色玻璃望室外景色,清清楚楚,五彩繽紛。
總體而言,汪氏小苑的建筑與園林的完美結合,反映了主人的治家風格,既嚴謹、樸實,又不失大家之氣,既講究居住環境的舒適、方便、合理,又絕無大鹽商的奢華、富麗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