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寺位于上海市南郊龍華街道,是上海地區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古剎。
龍華寺的名稱來源于佛經中彌勒菩薩在龍華樹下成佛的典故。據傳龍華寺是三國時期孫權為其母所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然而有文獻記載可考的歷史是龍華寺建于北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北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龍華寺更名為“空相寺”,如今尚有賜“空相寺”額、今寺碑殘石留存。明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4年)恢復了原名“龍華寺”。明萬歷二年(1574)賜名“大興國萬壽慈華禪寺”,寺名仍沿用龍華寺。
三國東吳赤烏十年(247年),西域高僧康僧會云游至建業(今南京),吳主孫權親自為他接風洗塵。會談間,康僧會恭謹地問:“吳王陛下,貧僧浪跡天涯海角,耳聞目見皆是對佛祖的領揚,但不知陛下為何不信佛?”孫權淡淡一笑,問道:“佛生在西域之國,且早已死去,廟里所供的菩薩,不過是些土偶泥胎,有何可信呢?”康僧會反駁說:“雖佛祖肉身已逝,但佛骨舍利尚在,只要誠心求佛,即可顯相。”孫權承諾道:“要是能得舍利,一定為之建塔。”
康僧會當日進入孫權宮中的一間密室,在茶幾上擺一只凈瓶,閉門默禱,苦心祈求,哭出血淚,20多天后終于望見瓶中閃出五色光芒。一時間佛光共紅日并照,圣燈與明星同輝。
孫權聞訊趕來,親手倒轉凈瓶,取出13顆舍利子。這些舍利子大放光明,并于光明中呈現出一朵大蓮花,照耀宮殿。孫權欣喜地說:“傳孤王旨,在江南各地建塔13座?!苯ㄔ谏虾}埲A寺內的龍華塔就是這13座塔中的一座。
唐末,龍華塔曾一度毀于黃巢起義的兵火。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吳越忠懿王夜泊黃浦江上,發現江岸草莽中瑞光流溢,昏夜一炬,照得大地一片光明,驚訝不已,遂命大盈藏務將張仁泰重修龍華塔。明代馮遷曾寫《登龍浮屠絕級》詩贊頌此塔:千年飛塔標滄海,躡盡高層霽色開。翠蓋重重吳樹起,青螺點點越山來。貪看佛日浮中界,醉倚人天逼上臺。此地別離同浩劫,晚猿昏馨一時哀。
龍華塔是上海地區最古老的塔,也是規模最宏大、知名度最高的塔。據說,龍華塔頂的“露盤”是鎮塔之寶。它敞口向上,蓄收甘霖雨露,蘊含天地精華,能防御天旱。平日,露盤中總有兩尾金色鯉魚暢游。
相傳,明嘉靖年間,龍華寺曾住過一位行止怪癖的和尚,他少言寡語,外表丑陋,令人生厭。一夜,這和尚突然發瘋似地大叫:“賊人盜取寶物,我去追回。”喊罷持杖騰空而去,在云中盤旋一番,悠然落地。龍華寺眾僧不解,圍攏探問。和尚說:“適才一妖作法,盜走本寺鎮塔之寶,被我追至泖湖,以杖擊之,那妖心怯,棄寶逃遁。”次日,龍華寺和尚們上塔察看,果然丟失了露盤,再去泖湖尋寶,唯見碧波蕩漾,全無露盤的蹤跡,后當地漁夫傳說,只有泖水淺時,方可見露盤顯相,但已很難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