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房”就是房子的形狀如同蘑菇。這么可愛的房子怕是只有動畫片電視里面能看見了吧?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房子真正存在嗎?
答案:蘑菇房是真正存在。
哈尼族蘑菇房是哈尼族人所居住的特色房屋。哈尼族居住在向陽的山腰,依傍山勢建立村寨。哈尼族蘑菇房狀如蘑菇,由土基墻、竹木架和茅草頂構成。
當你來到元陽梯田時,你會發現,一座座蘑菇房與巍峨的山峰,迷人的云海,層層疊疊的梯田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壯麗多姿的畫卷。
關于蘑菇房的來歷,在哈尼族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傳說遠古時候,哈尼人住的是山洞。
后來他們遷到一個名叫“惹羅”的地方時,看到滿山遍野生長著大朵大朵的蘑菇,它們不怕風吹雨打,還能讓螞蟻和小蟲在下面做窩棲息,他們就比著樣子蓋起了蘑菇房。
再后來,哈尼人遷徙到哪里,蘑菇房就蓋到哪里,遍布哈尼山鄉。
蘑菇房的墻基是用石料或磚塊砌成的,地上地下各有半米,在其上用夾板將土舂實一段段上移壘成墻,最后屋頂用多重茅草遮蓋成四斜面,每三年就要換一遍茅草。
蘑菇房一般分為三層:
最底下的一層用來養牲畜,堆放谷船、犁耙等農具;
頂層則做倉庫,用以置放糧食柴草之類;
而中間樓板層就是主人住的地方了,做飯、休息、會客均在此層。
這樣的房子不僅玲瓏美觀、獨具一格,而且經久耐用,在我國民居文化中獨樹一幟。
哈尼“蘑菇房”因其特別的結構形式,具有良好的保溫散熱性能:即使是寒氣襲人的嚴冬,屋里也會暖融融的;而在赤日炎炎的夏天,里面卻十分涼爽。
山林、小溪、村寨與梯田是哈尼族人最珍視的四樣事物。
蒼涼的哀牢山區,原本沒有梯田,哈尼先民依山建寨、開山造田、引水通渠……
據專家考證,元陽梯田的開鑿可以上溯到1300多年前。
千年過后,原先僵硬粗獷的大山上,掛滿了玲瓏秀美的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間,從海拔數百米的山谷層疊上鋪到海拔1800多米的山頂,磅礴壯觀大氣!
箐口村,是元陽境內最有特色的哈尼族村寨,有著元陽保存最好的蘑菇房群落。
箐口村離元陽老縣城新街鎮有5公里,坐落于半山腰,據說有150戶人家,800多人。
箐口的標志物是蘑菇房,任何來到箐口的人,都會被那石基、土墻、茅草頂的形同蘑菇的房間所吸引。
沿著村里的步行游覽石板路,不僅可欣賞到壯麗的梯田風光,而且還可以觀賞哈尼蘑菇房、寨神林、水渠、分水木刻、水碾房、水磨房、水碓房等生產生活設施,可以參觀哈尼族的民族服飾、梨、耙、鋤頭和織布機等生產生活用具。
寨子里有兩泉水,白龍泉和長壽泉。
村民們說不會生孩子的人飲了“白龍泉”的水后就會生兒育女,喝了“長壽泉”的水后會長命百歲。
無論你是否是一個吃貨,如果你在箐口村遇到了“長街宴”,一定要前來吃上一吃。
長街宴是哈尼族最隆重、最有代表性的民族節日,也是哈尼族人民祭護寨神、拜龍求雨的節日。
屆時,家家戶戶要做黃糯米、三色蛋、豬、雞、魚、鴨肉、牛肉干巴、麂子干巴、肉松、花生米等近40種哈尼族風味的菜肴,準備好酒,抬到指定處擺起來,一家擺一至二桌。
家家戶戶桌連桌沿街擺,擺成一條近千米長的長街宴,可享受視覺和味覺的雙重盛宴。
寨子的外面是磅礴大氣的梯田,從河谷往上數,據說有2000多級。
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
水從山上的林子里流進山腰的村莊和梯田,最后匯入山腳下的河流。
河谷干熱,水又生成霧氣,回到森林-這就是梯田歷經千年仍能耕種的關鍵。
盡管外界的誘惑越來越大,勤勞的哈尼人民仍年復一年因循節令:農歷2月撒秧、3月底栽秧、9月收割、10月鏟埂子(鏟掉田埂上的雜草)……
他們也固執地將糞草堆放在溝渠旁,任流水將天然肥料帶入梯田。
不過,要想真正探索哈尼文化的底蘊,最好是住進蘑菇房中,同哈尼人交朋友。
客人來到,熱情的主人就會請你圍坐在火塘邊,讓你吸上一陣長長的水煙筒,飲上一杯熱騰騰的“糯米香茶”,喝上一碗香噴噴的“悶鍋酒”。
趁著酒興,主人敞開嗓子,向你展示哈尼人像哀牢山的竹子一樣有枝有節有根的歌聲,并祝愿賓客吉祥如意、情深誼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