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園林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寶庫的一支奇葩,它特色鮮明地折射出中國人的自然觀和人生觀。與西方園林藝術(shù)相比,古典園林突出地抒發(fā)了中華民族對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環(huán)境的向往與熱愛。其中,江南園林是最能代表中國古典園林藝術(shù)成就的一個類型,它凝聚了中國知識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勞和智慧,蘊涵了儒釋道等哲學、宗教思想及山水詩、畫等傳統(tǒng)藝術(shù),自古以來就吸引著無數(shù)中外游人。
中國古代園林對樹木花卉的處理與安設,講究表現(xiàn)自然。松柏高聳入云,柳枝啊娜垂岸,桃花數(shù)枝盛開,乃至于樹枝彎曲自如,花朵迎面撲香其形與神,其意與境都十分重在表現(xiàn)自然。
道家哲學提倡“萬物與我為一”的自由境界,認為這種境界即最高的美。在中國園林美學中極為重要的意境,淵源正在于此。這種哲學思想的影響,決定了中國式的園林不會是一處用以展示炫耀的場所,而是主人情感的寄托;交流的對象不是世俗的世界,而是自然一個更為本質(zhì)的世界。這種“天人合一”精神不僅是中國哲學的基本精神,還是中國古代園林的最高精神。
園林中的“天人合一”主要通過如下幾個方面來體現(xiàn):
第一、整個造園理念講究以造化(自然)為師,以自然天成為最高的美。
第二、園林美是自然美與人工美的統(tǒng)一。中國園林強調(diào)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山水地勢而造園,園林中的人造景觀亦要與整體氣氛相和諧,既合自然之勢,也順社會之理,切忌人力穿鑿。
第三、園林的建造主張有法與無法的統(tǒng)一。造園有法,但亦無法。有法是規(guī)則,無法是創(chuàng)造。無法中有法,有法中無成法、死法。
第四、中國古代園林在精神上讓人感受到一種自由,這種自由就是與宇宙的精神相通,與神靈相通,與道相通。
蘇州拙政園中梧竹幽居亭的對聯(lián)云:“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苯栾L借月,觀水觀山,人與自然,何等親和。這種親和,建立在人的移情之上。蘇州滄浪亭有一副對聯(lián),聯(lián)云:“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不僅移情,而且移意??鬃诱f:“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彼蔀橹腔鄣南笳?,山成為仁德的象征。
在中國人看來,人之所以能從自然找到知音,是因為人與自然的本質(zhì)統(tǒng)屬一個本體——道,這就是“天人合一”?!疤烊撕弦弧钡乃囆g(shù)追求,使中國的園林創(chuàng)作高度重視人和自然的親和,讓人觸景生情,達到情景交融,其含蘊豐富的自然意境給人以啟示和遐想:“觀煙波浩渺而思其意境,仰崴嵬嵯峨而感其氣勢?!?/span>
移天縮地,在于君懷,人世之外,別開幻境,使人們在有限的園林中領略無限的空間。雖身在園中,卻似在真實自然的山山水水之中,使得“修竹數(shù)竿,石筍數(shù)尺”而“風中雨中有聲,日中月中有影,詩中酒中有情,閑中悶中有伴?!?/span>
從觀賞落霞孤霧、秋水長天而進入“天高地回,覺宇宙之無窮”的幻境;從“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的意境中升華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思想境界。
這就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所追求的最高藝術(shù)境界:從有限到無限,再由無限而歸于有限,達到物我兩忘,自我感情、意趣的自然抒發(fā)。天人合一宇宙觀、人化的自然、自然的人化在中國園林創(chuàng)作設計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fā)揮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