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民宿”成了一個熱詞。好的民宿遠離喧囂、設計精美。是很多人向往的“詩和遠方”。我們來看看民宿和鄉村結合在一起,可以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來看兩個與民宿有關的鄉村發展樣本,雖然方式不同,但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浙江松陽·西坑村
西坑村,是一座因為民宿而火起來的小山村。
西坑村位于浙江西南部的松陽縣。群山環繞的松陽是一座千年古縣,這里不僅較好地保留著稻菽泛浪、茶園吐翠、田舍掩映、阡陌縱橫的原生態田園風光,在青山碧水間還隱藏了諸多黃墻黛瓦、依山而建、古樸迷人的傳統村落。
雨后,云霧升騰,遠看小村宛若仙境。榻上的你一覺醒來放眼窗外,已是飄然若仙。
曾在旅游雜志工作的潘敬平說:“幾年前來松陽做旅游選題,當時看到這里如詩般的村落就不想走了,想在這里安個家。回去后和初中好友李超駿、廖敏智商量一拍即合,決定要來這里創業。敏智負責整體設計,超駿把關運營,我擔當推廣宣傳。”
“以前,古村落看起來很美,住起來很難。我們的夢想就是讓民宿真正融入到鄉村里,讓大家可以留得下。這一年中我們接待了很多游客,吸引來了各地的義工,還帶動了村民創業和就業。”潘敬平說。
發展民宿產業是松陽因地制宜進行村落改造的一大舉措。很多村民出去打工或者選擇到縣城周圍生活,村子里居住的人越來越少;不少老宅也年久失修,不再適合居住。政府出面牽線,幫助村民出租老宅,投資者只享有房屋約定期限的使用權,租期到后所有改造后的設施都留給房主。政府出面聘請知名設計師,在老宅基礎上“修舊如舊”進行改造。
民宿的發展也讓村民受益頗多。
改造施工多由本村居民承擔,村民現在不用到外地打工也可以賺錢。不少村民也開始了民宿創業,借助當地良好的政策和豐富的旅游資源,將自己的住宅打造成民宿酒店或者餐廳。
“云里聽蛙”是西坑村的一家土生民宿,房主把母親留下的老房子改造成了6間客房的民宿,現在已經小有名氣。
村民丁建根花了50萬元,重新裝修了一下自己的宅子,把其中4個房間改成了民宿,起名“觀云閣”。“借著民宿改造的風,我們自己也改善一下居住環境,空出來的房間還能用作客房。沒客人的時候,還可以充當一下農家飯館。”
2017年,西坑村又開起來一家精品民宿——“云端覓境”,共有10余間客房,精致的設計、優越的位置加上貼心的管家式服務,為它贏來不少顧客。
目前的西坑村,已經形成了不同價位、不同檔次民宿類型的全覆蓋,吸引了各地的游客來休閑度假。配合餐飲、觀光、鄉村風情體驗、土特產銷售等“民宿+”產業,西坑村已經成為當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好典范。
河南孟州·莫溝村
與西坑村相比,莫溝村的自然條件要差一些。但這并不妨礙它的發展。
莫溝村位于太行山區的最南端,三面環溝,村西有汶水河流過。村民依托地形地勢,在嶺畔、溝邊挖窯洞而居,至今遺留窯洞180多孔,其中的131孔為明清時期窯洞。
莫溝村坐落在孟州市工業集聚區中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出打工,村里常住人口減少,2014年莫溝被列入整體拆遷計劃之中,等待它的似乎是沒落的結局。
然而誰也沒想到,一項明智的決定使這座已列入拆遷計劃的村莊在短短一年多又“活”了過來。
2015年4月,孟州市決定以莫溝為試點進行村落改造,探索農村發展方向。為此,市里聘請了四家知名的鄉村建設設計團隊,由50歲出頭的鮑國志牽頭。鮑國志多年來一直從事鄉村設計工作,他有個夢想——讓農村更像農村,讓人才回鄉,讓財富歸田。
合理的設計和規劃讓這個村子重新活了起來。
設計師們量身定制了一幅“老家莫溝”規劃藍圖:最上層為村民居住地、特色商業一條街和村民返鄉創業點。中部依托地貌和保留的窯洞以及古民居,著重修復傳統建筑,改建地坑窯洞。最下端改造汶水河水系,發展高效生態觀光農業園區。
破舊的窯洞被改造成了民宿。比如下面這家叫“杏園”的窯洞院落,一孔洞窯是一個標間,窯洞的盡頭有兩個小空間,一間是淋浴房,一間是廁所,簡單實用。
民宿保留了原生態的土質墻壁,墻上涂了一層黏合劑,既固定了土質還不影響墻壁的透氣性。關上屋門拉上木栓,院內聲息驟減,屋內更顯靜謐。
村里像這樣的民宿還有好幾家,都很有特色。
區別于西坑村依靠民宿帶動發展,莫溝村的民宿是村落改造建設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莫溝村還有很多特色實踐,和民宿一起,助力鄉村振興。
“老苗窯洞書館”由數個荒廢的窯洞改造而成,修舊如舊,保留了北方窯洞的傳統風格,占地4000余平方米,藏書5萬多冊,24小時營業。這個充滿書香的窯洞書館冬暖夏涼、古色古香,為讀者提供“在休息中讀書”的閑適環境。
這些愿景得以實現,還要歸功于莫溝的生態修復。對于鄉村改造來說,修復生態是第一位的。莫溝村開展了旱廁改造、污水處理、垃圾分類回收等多項施。村里專門設立了垃圾分類點,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和回收利用。
更令人驚奇的是,村里的垃圾桶竟然是水缸,吸引眼球卻一點也沒有突兀之感,讓人不得不佩服設計者的匠心。
這一系列的舉措讓莫溝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旅游村,經濟的發展也讓更多村里人選擇回鄉,開民宿、辦餐館、搞電商……“民宿+”產業搞得風生水起。
鄉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增加,是鄉村振興的一種體現。看得見山,望得見水,才是鄉村應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