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在歷史上文人墨客、政治家等等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人物曾經居住的地方,叫做名人故居。名人故居是名人生前生活居住過的地方,名人故居承載歷史文化,很多名人故居是全國重點文化遺產保護單位。
名人故居是往昔歲月的印痕,是燦爛文化的遺存,是人文精神的延續,是名城文化和時代精神的一種物化。走進中國十大現代名人的故居,了解他們的故事。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位于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是以翠亨村孫中山故居為主體的紀念性博物館,建立于1956年11月,其主體陳列有孫中山故居、孫中山生平事跡展覽和翠亨民居展覽等。該館行政隸屬中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2008年5月,被國家文物局公布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孫中山故居是一座融合中、西方建筑特點的兩層磚木結構樓房,其主體建筑是1892年由孫中山的大哥孫眉出資、孫中山主持修建的。1892年至1895年間孫中山經常居住于此。孫中山故居陳列館以各種珍貴的文物、圖片等系統地介紹了孫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跡。翠亨村民居展覽開展于1991年,它利用了翠亨村的民房并復原、仿建幾所典型的清末民居,再現孫中山故鄉當年社會各階層的生活狀況及當地的民俗風情。
該處還辟有孫中山先生講演廳、少年孫中山聽故事雕塑、孫中山試驗炸藥遺址、“瑞接長庚”排坊和孫中山先生遺囑亭等參觀景點。孫中山故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毛澤東故居
毛澤東故居名為上屋場,坐落于茂林修竹、青翠欲滴的小山沖中。房屋是一棟坐南朝北,泥磚青瓦,土木結構,南方常見的普通農家住房。堂屋正門楣掛“毛澤東同志故居”金字紅木匾,為鄧小平書寫。總建筑面積472.92平方米,占地566.5平方米。它座南朝北,背山面水。屋前荷花塘和南岸塘相毗鄰,綠水瑩瑩,風過處,蕩起縷縷漣漪。放眼青山,背依翠竹,綠水、蒼松和翠竹把這棟普通農舍映襯得生氣盎然。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同志就誕生在這棟房子的東頭。1929年4月,國民黨反動派曾沒收毛澤東在韶山的全部房屋和家產。解放后,人民政府進行過多次修葺,使之基本上保持了當年原貌。1950年,故居作為革命紀念地供國內游客參觀。兩年后又正式對外賓開放。1961年3月,國務院正式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恩來故居
周恩來故居,位于江蘇省淮安市西北隅的駙馬巷內。1979年3月5日,正式對外開放。1984年12月11日,鄧小平題寫“周恩來同志故居”匾額。1988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98年3月5日,周恩來誕生于此。故居分為東、西兩個宅院,是周恩來的祖父和二祖父從浙江紹興遷居淮安后共同買下的。原有房屋31間,其中,東院三進12間,西院三進19間。周恩來在這里開始受到啟蒙教育(6-9歲時一度依外祖父母在清江浦居住)。
故居內分東西兩個宅院,東宅院有周恩來出生的房間、讀書房、過繼母和乳母住房,還有少年時用過的一口水井和一塊菜地。西宅院有“周恩來家世、童年與故鄉圖片畫展”、“周恩來外祖父萬家字畫展”、“開國總理大型圖片展”和“周恩來八嬸住房”。西宅后院有新建的“紀念周恩來書畫苑”和“周恩來墨跡碑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
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
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是1982年8月為紀念中國人民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軍事家朱德而建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館位于四川省儀隴縣馬鞍鎮琳瑯村朱家大灣,有建筑面積2560多平方米,園林面積13400多平方米。朱德故居為土木結構的三合院瓦房,四周有3300平方米的竹木園林。朱德青少年時代,在這里居住過13年。整個館區由五個展廳、書畫廳、接待室組成,展廳通過文物、文獻、圖表、照片等反映了朱德的生平事跡;詩書畫陳列室展出當代名人為懷念朱德而作的詩畫;配以寬大的回廊、假山,噴泉以及園林花草點綴,顯得古樸典雅,莊嚴肅穆。大壩正中朱總司令漢白玉雕像,再現了一代元帥叱咤風云、指點江山的風采。
劉少奇故居
劉少奇故居,在湖南寧鄉縣東南花明樓區花明樓鄉炭子沖屋場。炭子沖屋場坐東朝西,前臨水塘,后倚青山,為土木結構的四合農舍。共計房屋21間半,占地總面積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300多平方米。從炭子沖屋場外坪入槽門經內坪登階即為正堂屋。正堂屋往右第一間為劉少奇胞兄云廷臥室。第二間即為劉少奇青少年時期的臥室。1959-1990年,故居曾經四次整修。1988年1月,國務院公布炭子沖劉少奇故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鄧小平故居
鄧小平故居,位于廣安市廣安區協興鎮牌坊村,名曰“鄧家老院子”。
鄧家老院子是一座坐東朝西的傳統農家三合院。占地800余平方米,大小房屋17間,穿木斗平房,青瓦粉壁,古樸典雅。建筑具有典型的川東民居特色,充滿濃郁的蜀鄉風情。庭院綠樹成蔭,翠竹掩映。院前梯田層層,夏日荷葉青青,稻花飄香。鄧小平祖上三代人都居住在這里。1904年8月22日,鄧小平誕生于故居的北廂房,并在這里度過了他青少年時期的15個春秋。故居內設有三個圖片展室、七個文物展室。陳列主要分“革命年代”、“建國時期”、“動亂歲月”、“開創新時期”、“外事活動”、“休戚與共”“92南巡”、“多彩情趣”八個部分,展現了偉人光輝的革命歷程。
鄧小平故居,1997年被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蔣介石故居
蔣介石故居位于奉化市溪口鎮,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積1850平方米。建筑布局為傳統的前廳后堂,兩廂四堂格局。樓軒相接,廊廡回環,墨柱赭壁,富麗堂皇。前廳及左右還有三個花園。廳堂廊廡內布滿雕刻彩畫。報本堂有蔣介石親書的“報本尊親是謂道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順孫”對聯和“寓理帥氣”匾額。
宋慶齡故居
宋慶齡故居,位于北京西城區后海北沿46號。這是一座典型的中國式庭院,走進故居,幽靜的園內假山疊翠,花木成蔭,清澈的湖水,曲折環繞。宋慶齡于1963年遷居于此,在這里工作、學習和生活了近20年直至1981年7月29日溘然長逝。
園內原有古建筑為:前廳“濠梁樂趣”、后廳“暢襟齋”、側廳“聽鸝軒”、西廳“觀花室”。超手回廓南街“南樓”,北通東廳,東接王府宅院,回廓中間建有“恩波亭”。南湖對面的假山,錯落有致,筑有“扇亭”和“聽雨屋”。宋慶齡從青年追隨孫中山先生投身革命,直到生命的最后時刻。七十年來經歷風風雨雨,這里的一切,再現了這位極不平凡的偉大女性的品德、情操和永不休止的追求,也再現了自二十世紀開始她為之獻身的中國革命史實的重大事件的側畫。
張氏帥府
“張氏帥府”又稱“大帥府”、“小帥府”,是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及其長子,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的官邸和寓所。始建于1914年,占地29146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7570平方米。分為東、中、西三個院落。內有儀門、會客廳、書房、花園、大青樓、小青樓、趙四小姐樓、邊業銀行等建筑。建筑風格既有中國傳統式、又有中西合壁式、歐式、日式。院內外組合成優美的建筑和環境藝術體系,交相輝映。
由于張氏帥府曾是本世紀初東北地區的政治中心,在這里發生的許多事件都與我國的近代歷史息息相關,從而使它聲名遠揚。1988年張氏帥府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成立了“張學良舊居陳列館”,對外開放,接待海內外游客觀光。
紹興魯迅故居
紹興魯迅故居位于浙江省紹興市東昌坊口(今魯迅路208號),在魯迅紀念館的西側。1881年9月25日魯迅就出生在這里,一直生活到18歲去南京求學,以后回故鄉任教也基本上居住此地。在紀念館西側是魯迅故居,紀念館東側是三味書屋、魯迅曾在這里學習了五年。現魯迅故居臨街的兩扇黑漆石庫門系原新臺門的邊門,由魯迅一家于1913年前后經過修繕獨家進出。
新臺門坐北朝南共六進,有八十余間房子,連后園即百草園在內占地4000平方米,是老臺門八世祖周熊占在清朝嘉慶年間購地興建的。魯迅曾高祖一房移居新臺門,世系綿延,至1918年,周氏房族衰落,才經族人共議把這座屋宇連同屋后的百草園賣給了東鄰朱姓。屋宇易主后,原屋大部分拆除重建,但魯迅家基本被保存了下來。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多次撥款整修,已經恢復舊觀,原來的家俱也多數找回,并按原樣陳列。魯迅故居現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