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圣寺,位于浙江省長興縣水口鄉西部,北枕金山,南屏九龍。始建于三國(吳)赤烏年間,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是長興歷史最悠久的千年古剎,斗轉星移,數度重建。唐貞觀后,為雉邑一大名藍。由于茶事日興,有僧皎然駐錫,與茶圣陸羽、詩人杜牧、張文規、錢起、顏真卿、白居易、溫庭筠等高僧賢士、文人墨客于此品茗參禪。至宋佛事更為興盛,理宗時有宰相章子厚為寺作記,并延請高僧凈瑞法師于此講經,法宴盛大,水流云集,時與西竺南華風幡交映。元朝至正元年,建佛閣宏偉,譽為本縣四大叢林之首。
明初寺遭火焚,僅藏經閣幸存;景泰五年,又遭洪水所吞。至清朝順治八年,圓好上入駐錫于此弘法授徒,山門復興,祖庭重輝。嘉慶四年,僧朗月重建齊堂、客堂,以后又遭兵焚,明景泰五年,洪流暴漲,千年古剎頓付波濤,寺內千年洪鐘,陷于泥沙之中。相傳清同治年間,有士陳倫過寺遺址,聞腳下大地鐘鳴,甚感奇異,立即發愿∶「地下若有神鐘,可再達鳴三聲,馀為之重修廟宇佛塑金。」話畢,鐘即鳴三聲。于是陳倫、臧寶瑩等五人重修該寺,些時建起大殿三座,竂房五百馀間,寺內常住僧人百馀。浙、蘇、皖三省香客接踵而來,香火極盛。至民國后,香火日下;「文革」又遭毀而圮。
面對荒草斷垣,蛛綱結燈,有護法居士發菩提心,已建起三圣殿一座,竂房二十馀間,一九九七年又發起重建「大雄寶殿」這愿心,再創壽圣佛士之光輝。
壽圣寺坐落在水口西部的金山之麓,三面群山擁抱,翠竹掩映,古木參天,小溪環繞而過,流水潺潺,其古樸美麗的自然風光堪稱絕妙無比,特別是寺院大門兩則一雄一雌兩棵銀杏樹,歷經千年,仍然勃勃生機,雌者已是「五世同堂」。寺內那口與寺同建的古井,水質清冽甘甜,是不可多得的優質礦泉水,其水量之豐沛,可供千人欽用,被人譽為「神井」。寺內還有古代所遺青磚、頂柱石、石臉盆、荷花缸等物。該寺東臨太湖游覽區僅八公里,周圍名勝古跡遍布,有陸羽茶莊、貢茶院、忘歸亭、金沙泉、九龍山石雕、唐宋摩崖石刻、帶煉石、石門山、顏板橋等,多如山中散落珍珠,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