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的產生和發展是必然的,并不偶發于某一個國家或地區,世界各地的民宿都發展起來了,并帶動了諸多其他領域的發展。正因為世界各國地理環境與文化生活有差異,所以民宿的發展呈現著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民宿的發展不僅是社會現象,更反映出文化和經濟的發展。民宿作為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外化物而存在于當下,設計則作為一種外化的手段,運用于民宿中,并為民宿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指引,為民宿文化的傳承提供保護,為民宿的時代化、時尚化提供依據。
1.民宿建筑
民宿建筑離不開建筑設計,建筑設計是一種有預見性的工作,對于民宿建筑,不僅要預見到建筑物存在的和可能發生的各種問題,而且要使建成的民宿建筑充分滿足使用者和社會所期望的各種要求。民宿建筑在設計的過程中不斷清晰、細化,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到局部、從大處到細節、從功能體型到具體構造、步步深入的。
我國的民宿建筑的形式上,以“新舊結合型建筑”為主,這種形式的民宿在古建筑、舊建筑的基礎上,進行了修繕,保留了一些原有的特色,融入了一些新的東西,這類建筑倘若新舊結合得當,既能保留文化底蘊又能滿足現代生活功能的需要。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商業性很強的仿古民宿建筑,功能齊全,設計規劃較完備,美感與設計感明顯,但缺乏歷史與文化底蘊,商業性太過顯著,變相的對文化生活進行販賣,缺乏真實特色。在民宿建筑中,設計的目的就是使民宿建筑既保留民宿建筑的文化內涵,還原歷史建筑的真實性,又完善民宿建筑功能需求,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感,這是設計在民宿建筑領域的重大任務。
2.民宿景觀
民宿景觀作為民宿中的一部分,實用價值相對其他方面沒那么明顯,因此容易被忽視,而把民宿景觀局限在滿足使用者具有的物質功能上,很少對環境場所具有的精神功能作細致的分析和探討。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民宿環境場所的精神需求不斷增多,民宿應該把注意力更多地注意到環境的宜人性和情感性方面。
注重民宿本身所反映的情感特征,和使用者的情感、心理反映,因此民宿景觀除應當具有一定功能性滿足外,更應當注重整個環境帶給人們的精神滿足,反映更多的是民宿作為人類生存和向往的美好意愿。景觀設計應用于民宿之中,能更好的規范民宿景觀,提升民宿的價值,強化民宿的個性和品味,使民宿能更好的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的需求。
3.民宿室內環境
“以人為本,為人服務”是民宿社會功能的基石,這與室內設計的目的是不謀而合的。室內作為民宿最關鍵的部分,最直接的影響著民宿價值的實現,體現民宿的品味,深刻反映該民宿的文化理念。民宿的室內環境要滿足人們對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對它的視覺感受的要求,同時也要反映了歷史文化、風俗習慣、主題風格、環境氣氛等精神因素。
把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作為民宿的目的,把民宿的室內環境作為實現這一目的的關鍵。民宿室內環境也必須遵循室內設計的原則,如功能性原則、安全性原則、可行性原則、經濟性原則、搭配原則,并以室內設計為指導,將其技術、技巧和手段運用到民宿中來。
民宿為設計增添“新動力”
民宿為設計提供新領域,民宿的產生與發展只為迎合生活。民宿作為一個新的富有時代性的產物,開始在當代發展,并向設計領域延伸,民宿作為一個設計對象,給了設計者們無限的想象空間和創造可能,民宿的諸多方面都需要設計者去改造和創新,民宿的建筑領域、景觀領域、室內裝飾領域、公共空間領域等諸多領域都需要設計者潛心的涉獵。
在民宿中,設計者可以更加自由的隨性發揮,丟掉哪些商業化的束縛,做一個為人性、為品味、為理想、為追求而設計的設計者。民宿為設計者提供設計靈感,設計靈感不是與生俱來的,它具有隨機性、偶然性,通常是可遇不可求的。它是創造性思維的結果,具有新穎性和獨特性。
而民宿作為一個新領域,有諸多領域未被開發和研究。一方面民宿的發展與壯大得益于設計在民宿領域的應用,另一方面民宿又為設計提供了新的設計方向,提供了新的設計動力和靈感,打開了一扇大門,讓設計在這可以盡情遍地開花,改變“設計優擇商”的命運,讓設計者的思維可以得到擴大和延伸,并為設計者提供無限的靈感。
民宿為設計提供新設計元素,民宿元素能夠具有多種特性,如民意性,傳統性,天然性、人文性、民族性,地方特色性等其他特性,不同的民宿可以衍生不同的設計元素,從形狀到色彩,從平面到立體,從整體到局部,從抽象到具象都可以衍生出不同的元素,如石頭、木材、砂礫這些簡單的素材應用于民宿中,即會產生石墻這樣的民宿元素,在民宿中所產生的設計元素比比皆是,通過設計者的自身實踐和寶貴經驗,在民宿的探索過程中將提煉出更多具有人性化、民族化、特色化、時尚化、時代化的民宿元素和設計元素。
民宿與設計的關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們是相互聯系著、相互影響的。運用設計手法和設計理念,有助于民宿的發展更符合時代發展的趨勢;更具人文氣息;使用功能更加完善等。而民宿的發展也為設計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平臺;新的設計元素和設計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