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養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形式出現后,發展迅速,目前有超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正在開展康養旅游,康養旅游從小眾市場逐漸走進更多人的視野,成為旅游市場的新寵。
黔東南地處云貴高原向平原過度地帶,海拔從2100多米到130多米,垂直立體氣候明顯,四季分明,宜居宜游。境內森林覆蓋率高達67%,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占全年的99%以上,是大自然賜予的凈肺“天然氧吧”,原始森林、千年梯田、高山溪流、農耕田園交相輝映,是康養旅游的天堂。
近年來,黔東南大力發展康養旅游產業。2018年,經過積極申報,黔東南州鎮遠青溪鎮溫泉度假中心、鎮遠鎮雄關溫泉度假中心、凱里云谷田園溫泉、岑鞏思州國際溫泉生態休閑度假區、劍河溫泉文化旅游景區、雷山縣陶堯溫泉旅游度假區建設項目、從江加榜百里梯田瑤浴溫泉康養中心、黃平浪洞森林溫泉8個溫泉建設項目成功納入貴州省“100個旅游溫泉”項目建設工程。成功推出了凱里苗侗醫藥博物館、云溪湯泉假日酒店袋底洞溫泉主題屋、西江名草堂苗醫藥文化博物館等康養新業態。
退休后的老年人有很多空閑時間,同時他們的消費觀念和經濟實力都能滿足出去旅居的需求,不僅如此,除了老人,康養旅游面向的受眾還有很多亞健康人士,在旅游的同時還能治愈身心,何樂而不為。
當今中國,早已步入老齡化社會,中國現有老齡人口已超過2億,且每年以近800萬的速度增加,康養旅游的主要客戶群體是50歲以上老人,旅游周期大多以7-15天為主,打破常規5天的瓶頸,在一地深入的療養,休閑,尤其是南方城市,更是老人帶孩子1+1的形式居多。
康養旅游作為新興旅游產業正在蓬勃發展,但是仍有很多不足。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博士提出:健康旅游作為一個正處于概念培育期和信息不對稱的市場,當務之急是用科技在旅游與健康之間架起互聯互通的橋梁。
康養旅游,正是要選擇這些自然稟賦與文化內涵相結合的點上做深度產品。當前,黔東南州大健康旅游總體上發展勢頭良好,但總量相對偏小、產業體系還不夠完善等問題不容忽視。雖然黔東南發展康養旅游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現在未被發掘的康養資源仍有很多,紅豆杉樹的樹皮和樹葉中富含豐富的抗癌成份——紫杉醇,但是還有三百多萬株紅豆杉未被開發,主要問題是宣傳還不是很到位,借助好的商業模式,整合優秀的碎片化的健康旅游資源迫在眉睫。
如何把康養概念注入進產品落地也是業者的關注點。關注異業合作和渠道開發,把好的資源變成旅游產品,把專業專注的態度注入‘真康養,真旅行’,才能做出有生命力和持續性的康養好產品。
目前來看,中國的康養旅游仍浮于表面,國外康養產業日趨成熟并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中國發展模式按部就班地延續著傳統的旅游產品內容,沒有真正與養生的實質融合起來,也沒有對消費者進行市場劃分,無法形成當地特有的康養產業,因此,無法吸引到更多游客,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就康養旅游開發模式而言,康養配套設置不足,形式單一。康養旅游需要國家政策鼓勵、培養旅游新形態、整合創新資源等多方面的支持,也需要配套的康養旅游資源進行支撐,如醫院、保健院、健身場所以及相關娛樂設施等。和貴州相鄰的云南有著和黔東南相同的文化多元性,如苗族、布依族等,還有良好的生態環境、空氣質量佳;但是云南也面臨著相同的問題,當地的特色資源保護不當,配套設施不完善,部分地區交通可達性較差,道路交通仍有待改善,這些均導致了云南康養旅游市場不穩定,投資無法得到應有的回報。
現康養旅游產業設計粗放,遍地開花卻未成體系,缺乏發展后勁。目前國內的康養旅游跟風盲目復制發展嚴重,養生旅游特色難以突出。某些地區爭相開發旅游資源,忽略資源與養生的匹配度和適用度,康養旅游的市場體系尚未形成,缺乏發展的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