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魯寺位于日喀則市駐地東南、甲措雄鄉的一個山坳中,距離日喀則市中心26公里。相傳,此地曾經是吐蕃十大商市之一。
公元998年,西藏佛教進入后弘期,當時佛教徒魯梅·楚臣喜饒等衛藏十人在朗達瑪禁佛以后,聽說從西藏逃亡到青海的大喇嘛欽·貢巴繞賽(約891-975)是位高僧,便前去拜他為師。最后,十人中有一人叫做洛敦·多杰旺秀的學成回藏,就在日喀則東南的甲措建了一座寺廟名“堅孔”,收了一名徒弟叫“吉尊·西繞瓊乃”。
吉尊·西繞瓊乃后去印度求學,成為知識淵博的佛學家。為了發展佛教,吉尊·西繞瓊乃欲建寺廟,便請求大師洛敦·多杰旺秋身箭定址,箭落在莊稼剛長出來的青苗地里,“青苗”,藏語意為“夏魯”,故取名為“夏魯寺”。1087年(北宋元祐二年),夏魯寺開始修建。
現代的夏魯寺建筑群,基本上就是從元代保存下來的,而且是西藏所早期寺廟中最完整的一座,是一座具有西藏傳統形式與內地結構造型相結合的,特殊風格的古建筑群。夏魯寺的主體建筑是一座有三層樓房高的措欽大殿,包括大經堂、轉經回廊和十多個神殿。大殿坐西朝東,面對一個巨大的廣場,廣場東、南、北、三面被兩層樓房的僧舍和倉庫包圍著,顯得疏密有致。
墻體和布局系藏式建筑,屋頂為漢式琉璃歇山頂,由金殿、回廊、護法神殿、般若母殿和東西南北無量宮殿等主要建筑單元組成。主殿上下有房49間,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底層大殿供奉釋迦牟尼佛像和八大隨佛弟子塑像,西邊經堂內分別供奉《甘珠爾》和《丹珠爾》大藏經;第二層供奉釋迦牟尼佛和布頓大師塑像,其左右為壇城殿,前殿供奉慈尊佛像和十六羅漢像。
寺廟的主體建筑是夏魯大殿,也即“夏魯拉康”。其建筑十分特殊,殿頂高脊斗拱,琉璃瓦槽,翹著飛檐,如翼如飛。檐下是疊木雕刻,沒有鐵件聯結,造型結構全是仿照內地建寺的風格。醒目的紅墻,坯石壘砌,殿堂緊連,又體現了西藏建寺的特點。該寺的建筑,是藏漢民族建筑藝術組合的結晶。除此而外,寺里有四個扎侖,即卡瓦扎倉,熱巴結扎倉,安寧扎倉。保存的僅是大殿部分,其余扎倉已被村落民居所占據。
夏魯寺的壁畫系元代藏傳佛教壁畫藝術的典范之作。題材由顯密兩宗組成。顯宗以藏傳故事和佛本生故事為主,主要集中在一層金殿回廊四周,其中佛本生故事壁畫最為精彩,共有100鋪(現存96鋪),依據噶瑪噶舉黑帽系第四世活伸縮讓迥多吉(1284-1339)撰著的佛本生故事集(一百本生)繪制,構圖宏大,采用棋格式構圖,繞回廊外壁一周,金碧輝煌,系夏魯寺壁畫一絕。
夏魯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西藏佛教后弘期初期所建古老寺院,是喇嘛教夏魯派(布頓派)的主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