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園位于南京五臺山余脈小倉山一帶,原為曹雪芹祖上林園,是著名的私家江南園林,清代江南的三大名園之一,現地面主體建筑均已不存,僅存遺址。
隨園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末的吳應箕焦園,清康熙年間則是江寧織造曹寅家族園林的一部分,曹家的姻親富察明義曾說隨園就是《紅樓夢》里的大觀園。后歸于接任江寧織造的隋赫德,故名“隋織造園”、“隋園”。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袁枚購得此園,名之為“隨園”,死后即葬于隨園。
隨園在太平天國時期被夷為平地,片櫞無存。后太平軍開荒種糧,拆毀隨園,將園中珍寶運走,天下名園成為了農莊。1923年7月,金陵女子大學校址永久移至隨園,隨園原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隨園的修筑頗能體現袁枚的匠心獨運。袁枚在其遺囑中曾說:“隨園一片荒地,我平地開池沼,起樓臺,一造三改,所費無算。奇峰怪石,重價購來,綠竹萬竿,親手栽植。器用則檀梨文梓、雕漆槍金;玩物則晉帖唐碑,商彝夏鼎,圖書則青田黃凍,名手雕鐫;端硯則蕉葉青花,兼多古款,為大江南北富貴人家所未有也。”可見與隨園配套的器物、古玩之奢侈,花費之巨大。
隨園的景點建設頗為精致?!斑^紅土橋,即隨園。柴扉北向,入扉緣短籬,穿修竹,行綠蔭中,曲折通門。入大院,四桐隅立,面東屋三楹,管鑰全園。屋西沿籬下坡,為入園徑。屋右拾級登回廊,北入內室。順廊而西,一閣,為登陟樓臺勝境之始,內藏當代名賢投贈詩,謂之曰詩世界……北折入藤畫廊,秋藤甚古,根居室內,蟠旋出戶而上高架,布陰滿庭。循廊登小倉山房,陳方丈大鏡三,晶瑩澄澈,庭中花鳥樹石,寫影鏡中,別有天地。……東偏簃室,以玻璃代紙窗,納花月而拒風露,兩壁置宣爐,冬炭,溫如春,不知霜雪為寒?!S側穿徑繞南出,曰水精域,滿窗嵌白玻璃,湛然空明,如游玉宇冰壺也。拓鏡屏再南出,曰蔚藍天,皆藍玻璃?!系蔷G曉閣,朝陽初升,萬綠齊曉,翠微(亭)白塔,聚景窗前。下梯東轉,曰綠凈軒,皆綠玻璃,掩映四山,樓臺竹樹,秋水長天,一色暈綠?!眴尉碗S園窗戶的裝飾,采用了當時國內還非常稀少的玻璃,其色彩有藍、綠、白等多色,營造出蔚藍天空的藍晶世界,冰晶玉潔的白色世界,綠楊垂柳的綠色世界,讓人稱奇。
袁枚死后,他的子孫繼續經營著隨園,隨園的聲名遠揚,許多人慕名造訪,欣賞隨園的景致,因為參觀者眾多,隨園的門檻都被踩壞了,每年都要更換一兩次。袁枚的孫子袁祖志在《隨園瑣記》中記載:“典試提學以及將軍、都統、督、撫、司、道,或初蒞任所,或道出白門,必來游玩,地方官即假園中設筵款待。游園之人,以春秋日為多,若逢鄉試之年,則秋日來游之人,更不可勝計算。緣應試士子總有一、二萬人,而送考者、貿易者,又有數萬人,合而計之,數在十萬人左右。既來白下,必到隨園,故每年園門之檻,必更易一、二次?!?/span>
袁枚晚年定居南京,修筑隨園,為南京打出了一塊享譽中國的文化品牌,包括《隨園詩話》、《隨園食單》等文化著作在內,這是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他建議能夠恢復隨園的文化歷史遺存?!半m然隨園建筑早已蕩然無存,隨園老人的墓地也被掃蕩一空,歷史概念的隨園已經不存在了,但是隨園的原址依然可以找到,即使無法復建隨園建筑,至少可以豎一塊石碑,告訴人們隨園的歷史淵源,讓人們記住這里曾居住過一個文化老人,這塊熱土誕生過《隨園詩話》、《隨園食單》這樣的文化佳篇?!?/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