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特色小鎮,是未來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目前眾多省份大力倡導建設的特色小鎮種類之一,2017年7月7日,國家林業局官網發出一則通知稱,決定在全國范圍內的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開展森林特色小鎮的建設試點工作。
事實上,浙江省曾嘗試過森林特色小鎮的發展模式。2015年11月,浙江省林業廳出臺相關指導意見支持省內各地創建特色小鎮。下面我們重點分析什么是森林特色小鎮?如今建設森林特色小鎮?
森林特色小鎮是指在森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的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林業局的場部、局址、工區等適宜地點,重點利用老舊場址工區、場房民居,通過科學規劃設計、合理布局,建設接待設施齊全、基礎設施完備、服務功能完善,以提供森林觀光游覽、休閑度假、運動養生等生態產品與生態服務為主要特色的,融合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功能的創新發展平臺。
以創建“宜居、宜養、宜游”為目標的“森林小鎮”,是特色小鎮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又區別于農業小鎮、科技小鎮、互聯網小鎮、創新小鎮,它是一個讓我們人類更加向往和追求地方,更具有包容性,更能夠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無論是老人、中青年人、小孩,男人和女人,這個天然氧吧都是適合健康身體、養生養老、旅游居住的地方。
開展森林特色小鎮建設,有利于提高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吸引和配置林業特色產業要素的能力,推動資源整合、產業融合,促進產業集聚、創新和轉型升級;有利于深化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改革,助推林場林區轉型發展,改善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職工收入,增強發展后勁;有利于促進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生態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和質量,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態福祉需求;有利于保護生態和改善民生,促進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經濟發展、林農增收,助推脫貧攻堅,著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新發展理念。
從產業和人文發展上講,從國外經驗來看,“森林小鎮”既可以推動“健康產業、養老產業、旅游產業”與新型城鎮化融合發展,又能實現“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發展路徑和發展質量,還能推動實現“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的目標。
如何構建森林特色小鎮?
(一)范圍和規模
在全國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林業局范圍內選擇30個左右作為首批國家建設試點。
(二)建設條件
1.具有一定規模。一般應選擇在森林分布集中,森林覆蓋率一般應在60%以上,森林景觀優美、周邊生態環境良好,具備較好文化底蘊、無重大污染源,規模較大的國有林場或國有林區林業局建設。
2.建設積極性高。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林業局建設積極性較高,當地政府重視森林特色小鎮建設工作,在小鎮項目建設投入、招商引資、土地優惠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政策扶持力度大。
3.主導產業定位準確。主要依托森林資源和生態優勢,重點發展森林觀光游覽、休閑度假、運動養生,以及森林食品、森林藥材等林產品培育、采集和初加工的綠色產業。
4.基礎設施較完備。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林業局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較完善,建設地點原則上要選擇在距機場或高鐵站50-100公里范圍內。
(三)建設主要內容
1.改善接待條件。通過對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林業局老舊場(局)址工區、場房民居等的改造,建設成地方特色鮮明,又與小鎮森林特色生態景觀風貌緊密融合的特色民居、森林小屋等,努力提升食宿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
2.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水、電、路、訊、生態環境監測等基礎設施和森林步道等相應的觀光游覽、休閑養生服務設施,為開展游憩、度假、療養、保健、養老等休閑養生服務提供保障,不斷提升小鎮公共服務能力、水平和質量。
3.培育產業新業態。充分發掘利用當地的自然景觀、森林環境、休閑養生等資源,積極引入森林康養、休閑養生產業發展先進理念和模式,大力探索培育發展森林觀光游覽、休閑養生新業態,拓展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發展空間,促進生態經濟對小鎮經濟的提質升級,提升小鎮獨特競爭力。
在各省推薦的基礎上,統籌考慮區域布局、建設特點、發展特色等因素,確定全國森林特色小鎮建設試點單位,并予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