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每個國人都能背出李白的這句詩,但未必都了解藏匿在詩里的這座千年古鎮(zhèn)。安徽的涇縣,這座隱匿了2000多年歷史的小城,隨便拿出一處都讓人驚艷,可卻養(yǎng)在深閨,鮮為人知。
桃花潭,位于黃山余脈和九華山余脈之間,她不僅是一個“潭”,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徽州古鎮(zhèn)。她是一灣清幽恬靜、澄碧如鏡的潭水,更是一首流傳千古的詩。
唐代大詩人李白曾游歷至此,盛贊其“涇川三百里,苦耶羞見之,佳境千萬曲,客和無歇時”現(xiàn)在翻譯過來就是:親,這里美景太多根本停不下來啊…桃花潭畔的春天,尤其多雨多霧,這也是桃花潭最美的時刻,清晨晨起,濃霧漫江,桃花潭就像籠著一層白紗的絕色女子。
乘一艘搖櫓船,穿行雨簾中,一篙新綠,微波漣漪,“足見千尺潭光九里煙,桃花如雨柳如綿”,難怪都說最美不過皖南的煙雨。晨霧淡去,漁夫們就撐著船蕩漾在水面,他們開始一天的撒網(wǎng)捕魚。桃花潭上白鷺飛,薄霧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半月形的白鷺島,一個青弋江上的江心小島,它身處桃花潭對岸,也成了欣賞小鎮(zhèn)的最佳位置。
一抹山水在宣紙上暈染,白鷺島的影子映照千年的孤獨,也映照了對岸桃花潭的萬千風(fēng)華。在桃花潭,可以乘游船在水面上隨意游曳,也可以靜靜坐在岸邊,看老碼頭邊一葉棄舟徑自“野渡無人舟自橫”。桃花潭,也是青弋江上的一段水面,一條悠長的青弋江,把桃花潭鎮(zhèn)一分為二:東岸是以翟姓為主的翟村,西岸是以萬姓為主的萬村。
來到桃花潭,就不能不到萬村老街,這條幽靜古樸的青石板路,蘊藏著無數(shù)桃花潭畔的歲月之光。世人皆知李白一生好作名山游,嗜酒邀月好桃花,汪倫就拿桃花和好酒“忽悠”他到“萬家酒店”。
直至如今,“萬家酒店”仍是這里獨特的歷史符號,更是來桃花潭的必去之地,于萬家酒店中暢飲言歡,好好感受一次詩仙李白的豪情與遺韻。古鎮(zhèn)穿街走巷,曲折來到萬村村口,一座五幅條石鋪就的石板古橋橫臥溪上,橋邊有一座門樓式的建筑矗立在村頭。
建于唐貞觀五年的“義門”,曾經(jīng)潔白亮麗的高大墻壁,歷經(jīng)長年風(fēng)雨的沖刷早已變得斑駁,滲透出沉甸甸的厚重感和濃濃的古舊思緒。桃花潭東岸的水東老街,多為明清建筑,墻面上斑駁的痕跡,青石板路上的苔綠,幽靜的空巷,坐在門前嘮嗑的村民,讓這里看起來古樸遙遠。走出翟村的老街道,踏歌岸閣就在東國古渡的渡口,這正是汪倫送李白處。春天去桃花潭畔,最適合登高望遠,懷仙閣、萬象閣、臨江亭......
滿眼的綠綠蔥蔥,撲面而來的春意盎然。古鎮(zhèn)岸閣邊的桃花開得正盛,春風(fēng)裹挾著青草和花香,將一片花雨吹落潭中。詩中的人和故事,早已消逝在歷史的煙塵中,只余一池潭水還在故地空悠悠。“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春和景明之時,桃花無疑是這里一處亮麗風(fēng)景。
深入桃林中,芬芳拂面而過,桃紅復(fù)含宿雨,柳綠中隱現(xiàn)著春煙。綠韜如氈,桃花似火如霞,青磚黛瓦的民居隱約其中,混合著潭水眼波,忍不住讓人懷疑此處是否是武陵人家。桃花潭鎮(zhèn)的春天,徽派建筑被桃花、油菜花纏繞,古鎮(zhèn)白墻黛瓦在春光中呈現(xiàn)出最美的姿態(tài)。柳條經(jīng)過一夜春雨的浸潤,早早地抽出了嫩芽,也染綠了兩岸春色。
在這片山水間,有看不完的美景,讀不完的詩歌,更有說不盡的情義故事,而這一切都源于“李白來過”…但真正看過她風(fēng)景的人,其實會明白,即使沒有李白,桃花潭也是在春天氤氳著美好的旖旎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