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偉明(方塘智庫聯合創始人)
法國哲學家、社會學之父孔德曾說,人口就是一個國家的命運。
中國人口結構等變遷,同樣決定了中國的命運。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的高速崛起很大程度得益于“人口紅利”。如今,人口紅利正在消失,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中國,正深陷于來自人口結構變遷的焦慮:新生嬰兒人數逐年減少,老年人口占比逐年增長,處在中間的年輕勞動力日益短缺。
國家衛計委預測,到2020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2.55億左右,占總人口的17.8%左右。中國未富先老、未備先老,養老的資金、設施、服務供給等還存在著巨大的欠賬。
4月21~23日,2017清華養老產業高端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辦。方塘智庫作為該論壇的支持機構之一。在論壇上,相關領域的專家對養老進行政策、產業、技術等多個角度和層次的分析解讀。

2017清華養老產業高端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辦
論壇傳達的一個共識是,人口老齡化已是一個嚴峻的社會現實與趨勢,但老齡化既是問題、也是商機,養老的發展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推進;但養老也有著鮮明的產業屬性,在國家政策不斷支持鼓勵下,政府角色日益清晰,而社會資本在養老產業鏈的機遇空間越來越大。
老年人的比例增加,何嘗不是一種新的“人口紅利”呢?尤其對于旅游業而言,銀發一族的逐漸龐大無疑為綠色生態、休閑娛樂、健康養生、康復保健等旅游業態的發展提供了機遇。那么,這種養老+旅游的機遇,又該如何去認識和把握呢?
1 未富先老:是麻煩,也是養老產業的春天
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呈現出人口規模大、速度快、高峰持續時間長等特點。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3億人,占總人口的16.7%;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億萬人,占總人口的10.8%。
相比歐洲、日本的老齡化歷程,中國老齡化速度堪稱飛快,未富而先老。到2050年,60歲以上人口超過4億,占比達32.8%——也就是說,每3人中有1個老年人!
對于老齡化社會的突然到來,中國尚未做足準備,尤其是養老基金的歷史欠賬龐大。而人口結構變化,勢必也伴隨社會結構調整,和社會關系的重大調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已被國家提升至“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的戰略高度。
2016年,國家對養老產業的支持力度、深度和廣度是前所未有,“這些政策是中國頂層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養老服務業能夠直接受益的非常重要的支持性政策。”
中國老齡化速度堪稱飛快,未富而先老
民政部培訓中心、民政政策理論研究所所長成海軍說,2016年是我國養老服務業政策出臺最多、最豐富的一年。當年涉及養老的宏觀政策包括: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的政策、醫養結合政策、服務機構的許可、脫貧攻堅與養老、長期護理保險試點、老年消費市場、民營資本介入養老服務業、中央財政支持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整合改造閑置社會資源發展養老服務、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等等。
中國養老產業發展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但這些不足也彰顯了市場的機遇。社區養老配套設施的不足、居家養老可使用的服務不多、機構養老服務不夠專業等,這些既是養老的問題的,何嘗不是養老產業的機遇。
養老產業是基于老年人需求的多元性、多層次性,提供各類老齡金融、老齡用品、老齡服務和老齡房地產產品及服務的產業鏈條,體系龐雜,跨越一二三產,低技術與高技術相結合,資本密集度有高有低,勞動密集度也有較大差異,資產形態和資本形態兼而有之,綜合性特征十分明顯。
規模日益膨脹并可能占據總人口1/3的老年人口將帶來巨大產業發展需求,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老齡產業市場,大力開發老齡產業對社會的整體產業發展乃至對宏觀經濟發展的意義重大??梢哉f,養老產業的春天已經到來。
2 老有所樂:重塑老年人生活方式
電影《非誠勿擾》中,葛優扮演的男主角在日本北海道的街頭,被一家小酒館招牌上的四個年輕美女吸引,進入酒館后才看到招待他們的是上了年紀的四個老太太。
日本是全球典型的超老齡社會,也號稱是全球最適宜養老的國家,在日本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可以看到銀發老人的身影,像出租車司機、酒店服務員、餐廳服務員等,有不小的比例是老年人。這些沒有“自我放棄的”日本老人給我們的啟示是,人生步入老齡階段之后,并不意味著變成別人負擔乃至“沒用了”,相反,老年人是國家和社會的巨大財富。
日本是全球典型的超老齡社會
回到中國,對于老年人而言,除了需要物質層面的養老之外,同時也具有精神文化層面的需要和追求。《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聯合國老年人原則》也規定了保障老年人權益的基本原則:獨立、參與、照顧、自我充實和尊嚴,這五條中,獨立、參與、自我充實、尊嚴,都和精神文化息息相關。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堅持應對人口老齡化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堅持滿足老年人需求和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相結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齡化給國家發展帶來的活力和機遇,努力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
老年人的養老觀念正在發生變化。老年人正逐漸走出“重積蓄、輕消費、重子女、輕自己”的傳統觀念,逐漸重視和追求自身健康、自身價值實現??梢哉f,當代老年人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正從“養老”向“享老”轉變。
健康的老齡化,需要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質量,維護老年人尊嚴和權利。在此次2017清華養老產業高端論壇上,專家們頭戴“銀發”聯合向社會發出倡議,倡導樹立積極的老齡觀,關注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專家們頭戴“銀發”聯合向社會發出倡議
老年人的生活服務和其他人群大部分是相同的,只有小部分是不同的,社會應該關注老年人特殊的生活方式,并且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與社會發展保持密切的互動。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認為,在第三大財富波之下,社會經濟發展不再追求簡單的GDP,要追求的是人均GDP的福利相關性,是技術進步和人文進步的并重,是健康投資和健康產業的并重,尤其是追求健康長壽,而不僅僅是長壽。
也就是說,老年人不僅追求生命的延長,還需要追求在生命體驗、生命質量提升。在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基礎上,老年人也要老有所樂,即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使養老上升為一種“享老”的生活方式,涵蓋社交、娛樂、旅游、老年教育等豐富的內容。
老年人也要老有所樂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吳玉韶認為,發展老年教育是實現從養老到享老的必然要求。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出,發展老年教育,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舉措,是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學習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
老年人需要通過教育,和社會保持互動,而非進入老齡期之后就開始和社會脫節。然而中國目前的老年教育的發展現狀不能適應老年人要求。吳玉韶曾指出,全國目前為止有7萬多所老齡大學,在校的學生將近一千萬,供求矛盾成為最大瓶頸,“一座難求”成為焦點,其中發展是最緊迫的問題。
當社會發展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天翻地覆,老年人的養老觀念也正與時俱進。
養老絕非把老人簡單地放在家里或敬老院,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正在被重塑當中。而對養老產業而言,除了在藥物、醫療器械,以及人頭、磚頭、床頭上的產業機遇外,整個養老生活方式里將構成一個龐大的養老產業價值鏈。
3 養老旅游
:釋放養老的旅游需求
二戰之后,隨著歐美經濟繁榮、人均壽命延長,一種原本已經沒落的遠洋郵輪,通過郵輪旅游吸引銀發一族而再度獲得興盛。近幾年,幾乎和中國的快速老齡化同步,包括皇家加勒比等國際郵輪公司紛紛進入中國市場,試圖從中國的銀色經濟浪潮中拿到一張船票。
郵輪旅游的興起,只是中國養老旅游中很小的一個縮影。今天在國內任何稍具知名度的景區里,幾乎都能遇見老人旅游團,尤其是說著粵語的老人團。而在過去幾年的廣東省旅博會現場的旅游產品大賣場中,我也吃驚地發現,在人堆里選購的人中有很大比例是銀發一族。

郵輪旅游吸引銀發一族而再度獲得興盛
絕大多數人在忙碌了數十年后,卸下了工作的重壓,迎來了清閑的退休時光。旅游則將老年人引入自然和社會,將老年人從孤獨引向群體,給老年人的生活注入活力。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許多老年人擁有一定的積蓄和收入,并注重自我的生活品質和精神世界的充實,而晚輩出于孝心,也在精神和經濟上支持老年人出去走走。這些都使得老年人有著強烈的旅游意愿。
同程旅游與中國老齡產業協會老齡旅游產業促進委員會聯合發布的《中國中老年人旅游消費行為研究報告》顯示,中老年人的總體旅游消費意愿為81.2%,而62.9%中老年旅游者每年出游2次以上,屬于重度旅游消費者。
2015年,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在署名文章《開明開放開拓迎接中國“旅游+”新時代》中,有多個地方提到了養老旅游,并將養老旅游作為“旅游+”是產業升級的創新空間和主攻方向之一。文章提到,推進旅游+新型養老,老年旅游是新型旅游市場,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老年旅游需求大幅上升,旅游消費潛力巨大。
和其他旅游形式不同,養老旅游追求旅游目的、旅游行為、旅游效果的健康、環保和舒適。但這種旅游方式的發展也受到了諸多的限制,如養老機構與老人間信息不通暢、養老機構的服務良莠不齊、全國醫保尚未聯網等因素,都極大地制約了旅居養老甚至異地養老市場的發展。
對此,李金早也在文章中稱,“針對當前老年人旅游產品少,服務不規范,異地醫療費用結算和商業保險不健全等問題,國家旅游局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實施全國老年旅游發展綱要,規范老年旅游服務,鼓勵開發多層次、多樣化的老年旅游產品;加大對鄉村旅游養老項目的支持,鼓勵民間資本使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合作辦非營利性鄉村養老機構;推動保險機構開發更多適合老年旅游需要的商業保險產品。進一步維護好老年人旅游合法權益,解決老年人旅游后顧之憂,激發老年人出游熱情。”
養老旅游的市場前景正在洞開
由于老年人旅行時間自由,更偏愛在淡季出游,以避開了旅游的高峰期。這樣既免除了高峰旅游時擁擠不堪的顧慮,又為淡季旅游注入了活力,使得淡季不再“淡”。因而發展養老旅游,還有助于打破旅游的季節性,符合旅游業供給側改革的方向。
老齡化社會已經到來,新的老齡化人口紅利正在生成,銀色浪潮之下,養老旅游的市場前景正在洞開。
文章來源:頭條號/方塘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