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濟古村,就位于黃山腳下,宣城涇縣,一座很低調的古村,都快被人遺忘了。金庸在民國時,曾跟著父親回老家查濟祭祖。因為金庸,査老先生的祖輩,探訪査氏祖先的故里。
查姓作為江南地區的大姓,金庸先生原名就是“查良鏞”,祖籍也在此。在春秋時期,查濟古村的祖先查延剛開始在山東濟陽的柤邑(“查”通“柤”),在晉朝時由于戰亂而南遷,最后在安徽宣城定居下來。
整個古村是四面環山,岑溪、許溪、石溪都是穿村而過。古村依河而建,岸的兩邊和巷陌都是用石板鋪砌。路跟著水轉,迂回又曲折,綿延好幾里,也成了古村最美的景色。
“十里查村九里煙,三溪環繞萬戶間。寺廟亭臺塔影下,小橋流水杏花天。”查濟古村作為江南查姓正村,有著很悠久的歷史,景色宜人,也是中國最大的古村之一。
查濟古村落原有108座橋梁,108座祠堂、108座廟宇,現尚有古代建筑140余處。明代的“涌清堂”、“進士門”,雕刻細膩,結構精致。
其中橋梁40余座,祠堂30座,廟宇4座。是查濟村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建筑群。其中:元代建造的“德公廳屋”,處于村中水郎巷,三層門樓,廳內前檐較低,檐柱楠木質,粗矮渾圓,柱礎為覆盤式,無雕琢。
查濟村莊,規模很大,似乎在建村時不曾有過整體規劃,整個村子顯得有些零散,像個迷宮,數不清的巷子,讓你不知身在何處。街道像是已經走過,卻又新奇。巷子處處相通,七彎八拐終有出口。腳下清一色的石板路,踩磨得溜光锃亮,記錄著古老的印跡。
查濟村周圍有四門三塔:四門是:鐘秀門、平嶺門、石門、巴山門;三塔為:如松塔、青山塔.巴山塔。古樸典雅。據說三座塔是查姓家族為振興查濟文風,而于清嘉慶年間資興建的。
古村老式民居鱗次櫛比,黝黑的屋瓦,淺灰的馬頭墻連成一片。大部分房子還都住人,可以像串門般地隨意進入居民家中轉悠。主人早已習慣,自管自忙活著;多有善意的笑容,但并不以特別的關注,使人更感自在親切。
查濟古村可以看見的似乎只是陳舊破碎的景象,農婦在溪水中洗衣,犬寵在巷中慢走,然而,昔日的繁華卻變成今日平靜的農居生活。如今的查濟像是熟睡老人,在滄桑的眉宇間透露出昔日的繁盛。
雖不及其他徽派古村落出名,卻備受畫家青睞,稱作“畫家村”。查濟古村經常會來很多寫生的人,分布在河邊橋旁,大街和小巷,他們也成了古村的一道靚麗的風景。
有時間去這座,和世外桃源一樣的查濟古村,也是很好的選擇。或許還可以尋找、感知金庸先生査氏先祖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