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去佛教寺院的人,對寺院的大雄寶殿都不會陌生。走進寺院,我們常常會看到佛教寺院的正殿,一般都叫“大雄寶殿”。那里是上香禮拜的必到所在。即便很少去寺院的人,也都聽過大雄寶殿這四個字。不過,除了出家眾以外,知道“大雄”是什么意思的人,可能寥寥無幾。
寺院的大殿為何叫“大雄寶殿”?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寶殿就是正殿,也有稱為大殿。大雄寶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眾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寶殿中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佛像。
大雄是佛的德號。大者,是包含萬有的意思;雄者,是攝伏群魔的意思。因為釋迦牟尼佛具足圓覺智慧,能雄鎮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稱他為大雄。寶殿的寶,是指佛法僧三寶。
在《楞嚴經》的開經偈中,有一句叫做:“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審除微細惑。”為什么稱贊佛陀大雄呢?是因為佛具足大力,能降伏四魔。
四魔是指:一、煩惱魔,貪嗔癡等煩惱,能惱害身心,故名魔;二、陰魔,又云五眾魔,新譯云蘊魔,色受想行識等五陰,能生種種之苦惱,故名魔;三、死魔,死能斷眾生之命根,故名魔;四、他化自在天子魔,新譯云自在天魔,欲界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之魔王,故名魔。此中第四為魔之本法,其他三魔皆類從而稱魔也。
因此,凡是寺院中之大雄寶殿,所供奉之主尊必定是佛像,而非菩薩或護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