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泰斗”金庸先生的靈柩運抵寶蓮寺后,眾人依依惜別,就這樣一代“武俠泰斗”就這樣化作化作一縷輕煙“駕鶴倚天飛”,飄往天壇大佛。說起金庸先生也是信佛之人,從他的作品里面可以證明這一點。
說起香港的寶蓮寺,對于大陸朋友來說,很陌生,寶蓮寺到底是什么來頭了?這就需要說一說寶蓮寺的由來了,寶蓮寺原來不叫寶蓮寺,寶蓮寺的前身俗稱為“大茅篷”。1913年,江蘇鎮江金山江天寺紀修和尚到此地任住持后,香火日盛,1924年,紀修和尚將寺院命名為寶蓮寺,并陸續增建廟宇,如今的寶蓮寺,整體建筑雄偉壯麗,朱門綠瓦,金碧輝煌,濃蔭覆蓋,古意盎然。
“南天佛國”
從香港中環統一碼頭乘船西行,可到香港最大的離島---大嶼山,素有“南天佛國”之稱,被推為香港四大禪林之首的寶蓮寺就坐落在這里。大嶼山上的昂坪平原為群山環抱,岡巒起伏,景色極佳。古人很講究風水的,一般的佛像,總是面南而坐,只有香港的天壇大佛,坐向卻是“佛心向北”,面孔正朝北京,這里面是有原因的。
趙樸老與眾僧
趙樸老與寶蓮寺的淵源可以追溯至1955年,那一年,趙樸老出訪途經香港,受到香港佛教界的熱情接待,接待的地點就在寶蓮寺。寶蓮寺邀來大嶼山所有寺廟的僧人,為他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宴會。趙樸老當時還寫了一副對子,其中暗含“寶蓮”二字:“七重寶樹隨緣現,四色蓮花稱意開”。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香港寶蓮寺住持圣一法師和監院智慧法師到北京天壇參觀后,決定在大嶼山建造一尊大佛,佛座仿照天壇設計。寶蓮寺佛座建成后,大佛的建造卻因缺乏資金而擱淺了,后來日本人提出由他們無償鑄造,寶蓮寺無奈之下準備同意,就在簽協議前,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聽說了此事,立即連夜打電話阻止。
寶蓮寺于是謝絕了日方,馬上派人到北京商議。趙樸老問他們,你們有多少錢造大佛?他們說,傾家蕩產也只能拿出3000萬港元。趙樸老說,好,那剩下的我來想辦法。最后通過募捐等辦法,終于為他們籌齊了款。
天壇大佛
承建大佛的廠家,也是趙樸老一手選定的,當時內地許多單位都參加了造佛的招標競爭,經過比較,趙樸老親自確定了中國航天部南京晨光機器廠,“因為他們能夠上天,便請他們在天壇上造一尊“天中天”---“天中天”是佛的另一尊稱。在趙樸老的斡旋、協調下,航天部還降低了工程造價。寶蓮寺1993年12月29日(農歷十一月十七),寶蓮寺為天壇大佛舉行了莊嚴隆重的開光儀式,來自中國內地、臺灣、香港以及日本、泰國、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斯里蘭卡、美國等地的13位法師共同主持,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及港督等一道為盛典剪彩。趙樸初致詞時形容大佛的建造是發心偉大、藝術偉大,其藝術成就可與云崗、龍門造像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