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建設是縣區發展的必然命題,全國熱火朝天,但總覺得許多地方建設美麗鄉村就象給灰姑娘套上美麗衣裳一樣過于簡單,留下了諸多遺憾。美麗鄉村建設是再造鄉村的系統工程,應該把村美麗、業興旺、人富裕、社文明和諧共榮作為缺一不可的考核指標。浙江美麗鄉村建設發展實踐,創造了全國矚目的成功經驗和發展模式。結合浙江的成功樣板,筆者對正在進行美麗鄉村建設尤其是有志于發展鄉村旅游的縣區提出些建議。
1、既要村莊干凈,更要思想干凈。傳統村落大都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先天條件優良。但如今許多村莊隨處可見的臟亂差讓鄉村的美麗面龐蒙上了污垢。要建設美麗鄉村,首要的是治理環境衛生,要象創建文明城市一樣治垃圾,作為鄉(村)書記、鄉(村)長一把手工程,村莊、河道、交通沿線、田地網格化全覆蓋層層落實責任,用幾年時間、行政推動、強力治理,讓村莊徹底干凈;當然也要從經費、環衛隊伍、環衛設施等長效機制上保障,讓鄉村持續干凈。同時,要把教育引導好農民當作迫切的事來抓,一方面要強化公德、社會責任教育,推廣浙江義烏何斯路村公德銀行的經驗,再度讓禮義孝悌成為鄉村風尚;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村民與游客互動服務的能力,讓農民成為傳播推廣鄉土文化的第一使者。個人認為,這兩個干凈做到了,再加以一定的投入,相當部分傳統村落都是美麗鄉村,都可以適度發展起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
2、既要風格統一,更要個性傳統。美麗鄉村建設,對凌亂的建筑進行立面、坡屋頂改造,景觀建設,綠化美化,實行主體風格的規整,是應有之義,也有必要。但不應該全縣(鄉)一個調,城鄉一個面孔,這村那戶一個樣。我們大部分村莊都有它的歷史傳承,都有活生生的文脈地脈,隨意地用工廠化的風格、涂料、建筑材料統一拼裝,是極不負責任的做法,更是對文化的踐踏、對先人的不恭。鄉村改建首要的就是要保護與傳承它的傳統、延續村莊的千年情愫,盡可能保留或體現代表村莊共同文化信仰的符號信息,在風格與建筑選材上都應該是個性化的,這樣鄉村才有靈魂,才能真正留住鄉愁,以此發展鄉村旅游才有根基。
3、既要美麗村莊,更要美麗經濟。產業是鄉村的血肉,再美麗的軀殼,沒有血肉也是行尸。美麗鄉村建設不能為建而建,要杜絕一些地方,把村莊建設得很美麗,卻沒有規劃、布局、發展鄉村經濟,導致人口外流、產業衰竭的現象。要立足鄉村資源條件、市場需求、發展基礎、群眾意愿和業主情況,因地制宜、突出個性、特色發展。作為風景旅游先行的旅游區,鄉村旅游是全域化旅游的重要一軸,也有無限發展空間,要把著力發展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游、觀光農業作為美麗產業來突破;積極發展與城鎮市民普遍需求相適應的消費項目,如養老、養生、修學、禪修、戶外運動、藝術創作寫生、農耕體驗等項目,真正讓美麗經濟在美麗鄉村生根發芽。
?。?、既要一村一品,更要一品一業。在鄉村產業發展上,我們一直強調一村一品,讓鄉村找到發展重點,集中突破。但一村一品往往過于強調種植,市場好時為其他地方提供廉價原料,市場差時,果(菜)賤傷農;同時,過于強調村村有個品,反而讓縣區沒有重點。在白熱化的買方市場條件下,強壯而完整的產業鏈是培育產業、應對市場競爭的最有效手段。尤其是作為旅游區,在休閑農業發展上,一定要選準若干有鄉土特色或有地理標志的農產品,從政策、資金、基礎配套、公共服務等方面入手,注重打造從主品種養、景觀配置、深度加工、手工DIY、美食餐飲、流通營銷一體化的產業體系,做強若干個附加值高、效益大、帶動力強的產業群,以一品一業支撐鄉村經濟。
?。?、既要勞力回流,更要人才返鄉。鄉村建設發展,一定要防范人口、產業、財力空心化的現象,尤其是要重視勞力與人才資源的穩定,要從事關基層鄉村發展存亡的高度看待青壯勞力與院校學生過度外流的問題,抓緊研究出臺吸引勞力與人才資源回流返鄉的相關政策。特別是要通過扶持有競爭力、就業容納力的產業來引導回流;要通過相應的政策扶持與創業環境的改善(如物流、寬帶、公共交通等),鼓勵支持青年人回鄉創業;注重扶持鄉村能人、農民領袖在地創業,做大做強,帶領鄉親致富。尤其是要培養致富能人進村級領導班子。要強干村級班子,增強雙帶能力,重視保留與壯大集體經濟,注重建立產業發展與農民利益關聯機制,讓農民在美麗鄉村建設和發展中留得住,能致富,成為美麗鄉村的建設主體與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