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位于浙江省紹興市西南13公里的蘭渚山麓,是東晉著名書法家,書圣王羲之的園林住所,是一座晉代園林。相傳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曾在此植蘭,漢時設驛亭,故名蘭亭。現址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時任郡守沈啟重建,而后幾經改建,于1980年修復成明清園林的風格。
蘭亭位于紹興市西南部,離市區約13公里。這個古樸典雅的園子雖然不大,卻為中外游人所矚目。據歷史記載,公元353年(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邀友人謝安、孫綽等名流及親朋共40余人在此舉辦修禊集會,王羲之“微醉之中,振筆直遂”,寫下了著名的《蘭亭集序》。
傳說當時王羲之乘著酒興方酣之際,用蠶繭紙、鼠須筆疾書此序,全文28行,共324字,凡字有重復者,皆變化不一,可謂精彩絕倫。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點畫猶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后世但凡學習行書之人,都會傾心于蘭亭不能自拔。只可惜這樣一件書法珍品,最后做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殉葬品,永絕于世。
在蘭亭里,有一座三角形的碑亭,亭內碑石上刻有“鵝池”兩個草書大字。相傳這兩個字是王羲之手書,傳說王羲之對鵝情有獨鐘,在家里養了一群鵝。現在蘭亭的鵝池里也養了幾只白凈的鵝。
蘭亭里還有曲水流觴亭、右軍祠、墨池等建筑。流觴亭面闊三間,四面有圍廊。亭前有一彎彎曲曲的水溝,水在曲溝里緩緩的流過,這就是有名的曲水。
當年王羲之等人就是列坐在曲水岸邊,有人在曲水的上游,放上一只盛酒的杯子,酒杯由荷葉托著順水流漂行,到誰處停下,誰就賦詩一首,作不出者罰酒一杯。
現在蘭亭景點有“曲水宴”的表演節目,參與的游客,可以效仿古人,焚香禮樂、曲水流觴,體味當年曲水邀歡的情趣。右軍祠是紀念王羲之的祠堂。王羲之當時任右將軍、會稽內史,因此人們常稱他為王右軍。
祠內有許多碑刻,正中懸掛王羲之畫像,兩邊的楹聯是“畢生寄跡在山水,列坐放言無古今”。祠內有一水池,稱為“墨池”,據說當年王獻之用這池子的水蘸筆習書,把整池水都染黑了。
如今的蘭亭,融秀美的山水風光,雅致的園林景觀,獨享的書壇盛名,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于一體,以“景幽、事雅、文妙、書絕”四大特色而享譽海內外,是中國一處重要的名勝古跡,名列中國四大名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