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文明衰落是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病癥,因此,在新時代主要矛盾轉換背景下,鄉村振興的方向是復興農業文明。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復興農業文明不是指傳統中國鄉村文明的重現,而是以吸收傳統農業文明的優秀成果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基礎之上,與現代工業文明融合后的全新的文明形態。
鄉村振興是全方位的振興,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等方面,而全方位的振興需要大量的政策和物質方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需要人才支持。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紳復興成為繞不開的話題。
鄉紳主要指的是古代農耕社會中,那些告老還鄉的賢臣智士,他們憑借自身的才學,以及曾經的地位所建立起來的威望,而承擔起的基層治理的職能。他們在實際生活中,代替或配合官府處理大量社會“公共管理”事務,如:修筑堤壩、架橋修路等。也就是說,古代社會的鄉賢屬于鄉村的精英分子,他們對鄉村社會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下我國的農村社會,雖然不會再有像古代那樣退居鄉里的賢臣智士了,然而新時代必將有新的精英分子回流體系,吸引和凝聚新鄉賢。新鄉賢指的現在社會上有才能、有威望、有德行,并愿意為農村建設出力的人。
大力培育新鄉賢文化。培育新鄉賢文化目的就在于引導精英回流,積極為鄉村振興發揮作用,營造的良好文化環境。中國落葉歸根的傳統使得鄉土始終有著充沛的人才,而這種傳統觀念就是古代鄉賢文化的主要內容,能夠引導精英回流。
具體來講,鄉賢文化是我國鄉村文明中的重要支撐,集榜樣文化、道德文化、先進文化于一身,在實際效果上起到激勵作用的一種文化形態,它引導精英分子始終不忘鄉土使命,始終不忘“光宗耀祖”的榮譽感,榮歸故里造福鄉民成為一種鄉村文化。
不同地區應結合實際,培育新鄉賢文化。具有豐富傳統文化資源地區,應深入挖掘鄉賢文化資源。一是可以立鄉賢研究會。鄉賢研究會主要是挖掘鄉賢文化,為新鄉賢文化的培育提供傳統文化資源。二是大力宣傳新鄉賢文化。
在傳統鄉賢文化的基礎上,結合新時代背景,培育新鄉賢文化,并大力宣傳。各地區可以大力宣傳本地區的新鄉賢先進人物,號召群眾向模范,榜樣看齊。對于沒有傳統鄉賢文化可以挖掘的地區,可以引用和借鑒其它地區的鄉賢文化資源。
同時,共產黨員應在踐行新鄉賢文化中,起到帶頭作用,這既是現實的需要,也是共產黨人“先鋒隊”性質的體現。新鄉賢文化就是引導鄉村精英分子融入鄉村振興中來,為其出智出力。自改革開放以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功利心態,成為培育新鄉賢文化的主要障礙。
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共產黨人的初心,也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共產黨員要牢記初心和使命,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投身到鄉村振興戰略中去,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另外,政府應積極構建尊重鄉賢,鼓勵鄉賢,獎勵鄉賢的配套機制,為培育新鄉賢文化做好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