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準確把握鄉村振興的科學內涵,挖掘鄉村多種功能和價值,統籌謀劃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注重協同性、關聯性,整體部署,協調推進。
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
千百年來,鄉村文化作為我國社會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鄉土之美、人文之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繁榮興盛農村文化,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
加強對鄉村文化振興重要性的認識,有利于我們對鄉村文化資源進行再認識再發展,對留住鄉愁、留住文化的根,實現鄉村文明再生產、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在發展中保留本身的特質,使文化成為鄉村的凝聚力、生產力、驅動力,以文化提升生活品質、拓展發展空間、引領文明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富民、文化惠民政策增強了西藏鄉村各族群眾的幸福感、認同感、獲得感和歸屬感,在鄉村群眾中產生了巨大的向心力、推動力和凝聚力,在傳統與現代交融互補中,藏民族文化成為發展經濟、凝聚民心的重要力量。
目前,鄉村在國家提出的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方針指引下,在自治區黨委、政府領導下,正朝著自然環境優美、生態優勢突出、農耕農牧文化濃厚、民族文化豐富的方向發展。鄉村旅游、鄉村民居、鄉村文化、鄉村生態的價值也日益提升,為鄉村文化振興帶來難得的機遇。
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是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百姓的文化需求為導向,大力加強鄉村文化建設力度。
二是大力推進城鄉文化融合,堅持城鄉一體,統籌文化供給。
三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建設鄉村思想道德高地,實施“互聯網+”“民俗文化+”行動,促進文化與科技、旅游、金融深度融合發展。
四是鄉村文化振興,還要注重城鎮化進程中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與傳承。
五是實施民族傳統文化浸潤工程,讓村民記住“我們的節日”,留住“我們的鄉愁”。
六是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增強鄉村文化驅動力,推進文化惠民,帶動文化致富。
七是通過政策引領、產業扶持,吸引青年留在家鄉參與建設,讓他們從內心產生歸屬感。
八是要積極傳播和發展鄉村文明,推動人才回鄉、信息回傳,不斷發展壯大鄉村文化隊伍,使優秀資源回到鄉村、惠及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