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隨著文旅和地產兩大行業的不斷發展,以旅游吸引物及其配套服務設施為導向,結合農業與文化、休閑與度假等多功能、全覆蓋的新型土地綜合開發模式形成,休閑農業與地產業相結合形成休閑農業地產的趨勢愈加明顯,也是未來多產業融合發展的大趨勢。
休閑農業地產是以休閑農業為依托,在經營休閑農業項目時,引入房地產的經營思維,從產品規劃、景區服務、營銷推廣等方面進行地產化運作,從而更好地發揮項目優勢,更加深入地挖掘產品的市場潛力。
休閑農業地產是休閑農業同地產業的一個嫁接,涉及到農業、文化、旅游業和地產業,要對其進行分類是一個綜合的提煉和概括過程,以休閑農業的分類為理論基礎,與房地產業進行融合、對接,從而形成休閑農業地產分類,主要包括以下五種:
一、以農家樂為基礎的地產開發
農家樂是休閑農業中最廣泛的模式,是以農家為重點,即該地區農民的生活現狀、生活方式和民風民俗為吸引物,滿足城市居民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需求的一種農業休閑產業形態。以農家樂為基礎的旅游地產開發可以稱之為農家樂升級版,它整合鄉村旅游與旅游地產,使旅游經濟和地產經濟相融合,實現鄉村旅游憑借旅游地產提升內涵,旅游地產依托鄉村旅游提高品牌價值。
二、以農業觀光園為依托的地產開發
農業觀光園是以高科技農業或者成規模種植、養殖農業為主體吸引物來滿足人們在休閑活動中的相關物質與精神需求的一種農業休閑產業形態。因為農業觀光園本身是具有一定土地規模的,可以某項農作物、養殖業或手工副業為賣點,綜合餐飲、住宿、采摘、游樂等多項休憩內容,采用“莊園式”地產開發,如采摘籬園、生態漁村、休閑農莊、山水人家、養生山吧等系列農莊、酒莊、水莊、山莊。
三、以古村落為依托的地產開發
古村落是經過時間和歷史的沉淀而完全或部分保留下來的人類居住的區域,這些村落集中反應了當時人們的生活及勞作狀態,具有各自的時代特征和地域特征,通常都是遺留下來的寶貴文化遺產,此類產品是田園旅游房地產中資源條件最好的產品,以保留過往鮮活的生活方式為最佳賣點。
四、以景區為依托的地產開發
景區是具有一定的自然、人文資源,為游客提供游覽、觀光、探險、休閑、科考等服務的盈利性機構。以景區為依托開發的旅游房地產:一種是在自然風景周圍的度假型地產,另一種是與景區融合進行地產開發的項目。
五、以新農村建設為基礎的農業新村及農村房地產開發
隨著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逐漸走向成熟和飽和,眾多開發商開始向二、三線城市進軍,但是迄今農村房地產市場依然是一片藍海。政府連續頒發了幾個一號文件,預示著新農村建設將成為未來幾年的熱點。政府加大對于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如公路交通、供電、供水等,這些都為農村房地產的開發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農村房地產是在房地產開發的過程中滲透農業文化所形成的一種延伸模式。
六、結合土地人文資源發展起來的旅游產業
這一點前面兩部分已經做了詳細的介紹。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是目前創新農業的重要形式,將農業與旅游結合也是優化農業產業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傳統種植、養殖等農產業的基礎上,適當地開發其他的資源,尤其是旅游資源,最大程度地利用產業優勢和土地資源優勢。
七、以土地為基礎的農業地產開發(養老地產、養生地產、商業地產)
對于養老地產的前景,無疑是相當看好的。這從房企以及保險機構大力追捧養老養生地產項目的現狀已經十分清楚。形成這一潛力市場的原因包括: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傳統養老方式面臨挑戰;國內的養老設施滿足不了需求。
目前國內很多開發商在研究養老地產,但養老地產在我國大部分省份還是空白,國內純粹作為養老地產項目來發展的樓盤屈指可數,做得比較好的有北京的東方太陽城、廣州的友好老年公寓、臺灣的長庚養生文化村等。
康養旅游乃社會發展使然。如果說休閑度假是一種生活質量的訴求,那么康養無疑是生命質量的提高訴求。
由此看來,康養對于旅游已經上升到一個很高的層次,如果說旅行是為了觀光,無所謂景區與否;那么旅游就對應著休閑,旅居對應著度假,而康養應該是度假旅游的一個重要產品,而且很可能會成為一個核心產品,因為康養是物質生活已經滿足條件下,而衍生出來的精神層面的深度體驗,乃至享受,與休閑比,已經不是生活質量提高問題,而是生命質量提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