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實現發展成果由全民共享的必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指示中強調,要堅持鄉村全面振興,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實現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近幾年,隨著國家“寬帶中國”戰略的實施,農村網絡信息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互聯網已經走進農村千家萬戶。發揮互聯網通用基礎設施的強大溢出效應,積極推動互聯網和鄉村經濟社會發展融合,有助于更好、更快、更深地推動鄉村振興,讓億萬農民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產業振興是推動鄉村振興的核心關鍵,是提高農民收入根本途徑。鼓勵農民積極利用互聯網創新生產方式,有助于推動農村產業發展變革、提升產業發展質量、拓展產業發展新空間,更好地促進農民增收。
一是以“互聯網+農業”推動傳統農業發展模式變革,鼓勵農民利用大型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特色農產品銷售,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或者利用電子商務平臺與大型超市、農貿市場、便利店、農產品加工企業等加強合作,開展農超對接,發展訂單農業服務,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和高質量發展。
二是鼓勵農民企業家利用互聯網推動鄉鎮企業、私營企業、個體戶等發展模式變革,積極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開展市場資訊分析、原材料采購、產品銷售、眾包設計等服務,提升企業應對政策方針、市場需求、科技創新等變化的能力。三是鼓勵新生代農民工積極利用互聯網開展創新創業,發展“互聯網+農家樂”“互聯網+鄉村游”、農村特色手工藝品網上定制等服務,推動農村服務業發展,提升農民收入水平。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根本保障,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適應數字社會發展趨勢,加強農民數字技能培養,提高農民信息素養,充分激發鄉村現有人才活力,才能讓農民跟上數字社會發展步伐,共享信息紅利。一
是推動農村書屋數字化改造,利用農村書屋、農村信息服務站等站點設施,培育農民上網習慣和技能,激發農民上網興趣和動能。
二是加快推動農民移動智能終端普及,利用移動互聯網培養農民移動閱讀、電子商務、電子支付、社交網絡等使用習慣和基本技能,提升農民適應數字社會、駕馭數字經濟的能力。
三是利用電子商務進農村契機,聯合大型電子商務企業,依托農村電子商務代理點和新生代農民群體,培育懂互聯網、懂農業、懂商業的“三懂”職業農民,更好地支撐農村產業轉型升級。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是讓農村煥發生機和活力的重要抓手。發揮好互聯網文化傳播效應,加快優質文化網絡下鄉,推動鄉村特色文化網上走出去,才能讓鄉村文化駛入網絡化發展的快軌。
一是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對農家書屋、農村圖書館的信息化改造升級,積極利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讓優質文化下鄉,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滿足新時代農民對高質量文化的新需求。二是通過互聯網繁榮鄉村傳統文化,結合鄉村旅游、鄉村特色文化節、非物質文化保護等途徑,加大對飲食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等鄉村特色文化挖掘、保護和網絡化宣傳,讓鄉村特色文化走出去,做大做強鄉村特色文化產業,讓文化產業催生鄉村經濟發展動力。
互聯網已經融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積極擁抱互聯網發展的歷史機遇,推動鄉村振興和互聯網發展深度融合,讓農村既充滿網絡時代發展活力又富含信息時代發展文明,才能滿足廣大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