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米之鄉、花果之地、絲綢之府、枇杷之鄉……如此之多的美譽,說的都是塘棲。塘棲古鎮位于杭州市北部,是浙北重鎮、江南水鄉名鎮。鎮內水北特色街有明清古建筑約700米,建筑多為磚木結構老房子,保留著白墻黛瓦、古色古香的建筑風貌。
塘棲鎮現有乾隆御碑、東晉文學家郭璞出資建造的郭璞井、光緒二十五年(1898年)北美長老會傳教士金·樂德創辦的耶穌教堂、京杭大運河上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橋——廣濟橋、京杭大運河沿岸唯一一座以谷倉為主題的全代史博物館——運河谷倉博物館等多處歷史景點,建筑遺存豐富。
早在北宋以前,塘棲只是一個小小的漁村。元朝張士誠拓寬了官塘運河后,人們沿塘而棲,小鎮才初現雛形。明朝弘治年間,廣濟橋使鎮區兩岸連成一片,逐漸形成了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集鎮。塘棲鎮在明清時富甲一時,貴為江南十大名鎮之首。解放后,古鎮結束了水南和水北兩鎮分治的局面。1991年,塘棲古鎮被列為浙江省首批歷史文化古鎮。
2008年,余杭區政府和市運河集團共同啟動塘棲古鎮保護工程,投資80—100億元,對“老運河”兩岸的古建筑進行保護修繕,保留原有的木構件、馬頭墻、老石板等,恢復兩岸建筑風貌,并帶動“新運河”周邊的開發,最大程度“保護好古跡、利用好遺跡價值、復興塘棲古鎮”。
塘棲古鎮以“申遺樣板、運河名鎮、國際旅游綜合體”為發展目標。水北街引入塘棲本地傳統產業,集聚多種商業業態,并設有文化展館,每年舉辦富有地域特色的四大節慶活動,打造集旅游購物、休閑餐飲、民俗風情體驗、品牌培育展示于一體的旅游綜合體。
2016年,塘棲水北風情特色街區被正式授予“市級商業特色街”稱號。時尚蓬勃的水南與古樸的水北街隔河相望、相映生輝,歷經歲月洗禮的塘棲終于迎來新生,名鎮歸來。
如今來到塘棲古鎮,走在青石板上,撫著白墻,望著黛瓦;另一邊就是悠悠的運河,船在水中穿梭,而人就像在絕美的山水畫之中游走。那些曲曲直直的廊檐頭將全鎮連成一片,檐下的小鎮居民累了便倚在美人靠上,聽著吳儂軟語唱評彈,生活如此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