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藤書屋是一處具有園林特色的中國傳統民居建筑。位于浙江省紹興市區前觀巷大乘弄10號,屬于中國明代杰出的文學家和藝術家徐渭的故居。
青藤書屋原名榴花書屋,位于紹興市越城區大乘弄10號,是我國明代杰出的文學家、藝術家徐渭的故居。徐渭(自稱“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但后人對他的書畫評價最高,是中國繪畫史上大寫意畫派成熟期的代表,被尊為青藤畫派始祖。明袁宏道譽其為“光芒夜半驚鬼神”的“曠世奇才”。
現今青藤書屋占地400平方米,以三間平屋為主體建筑,書屋坐北朝南,一排花格長窗依于青石窗檻上,屋子正中高掛著徐渭的畫像、《青藤書屋圖》對聯及陳洪綬手書“青藤書屋”匾,南窗上方懸掛著徐渭手書“一塵不倒”木匾及“未必玄關別名教,須知書戶孕江山”對聯,下方長桌椅列文房四寶,東西兩壁分別嵌有《陳氏重修青藤書屋記》及《天池山人自提五十歲小像》,書屋之后現辟為徐渭文物陳列室;書屋之東有一小園,園內種植徐渭生前所喜芭蕉、石榴、葡萄等植物,書屋之南有一小園洞門,里面有徐渭手植青藤一棵及一方盈池(稱天池),園門上刻有徐渭手書“天漢分源”四字。如今,青藤書屋是紹興僅有一處具有明代文人園林特色的民居。2006年05月25日,青藤書屋和徐渭墓作為明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房子一律是粉墻黛瓦,整齊干凈,墻高近一丈卻幽靜古樸,在一條用青石板鋪就的小巷子深處就是青藤書屋了。青藤書屋的烏漆大門內有個小小的園林,竹子在風中搖曳,邊上的小草也綻放著點點紅花;還有翠綠的芭蕉伸展著寬大的葉片,葡萄架上半黃半綠的葉子,小徑兩側如絲的蘭草,屋角那棵纏繞的老藤。
青藤書屋在一條深巷盡頭,小巷很深,很窄,青瓦青墻,墻內幾枝綠樹伸出墻頭來迎客,一對黑色的臺門,門口的寫著“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青藤書屋”。走進書屋,一條小圓石鋪就的小路伸向前方,路邊幾枝蕭竹吐翠,一株石榴花吐艷,匍萄樹纏藤。路的盡頭,就是徐謂的書屋了。
書屋右面有一個圓洞門,門外是一口古井,門內是一方小池,池兩岸有兩株古樹,一株臘梅,還有一株青藤。據說因為徐渭愛青藤,所以這里就叫青藤書屋。因為叫青藤書屋就不能沒有青藤啊,所以就種上了一棵,這棵青藤卻也和徐渭一樣命運多變,據說原來的青藤被雷電打成了兩半,一半死了一半還在,留下的一半也沒有逃過,在文革的時候連根被拔了?,F今能看到的是后來移上來的。
小池里養著幾尾紅錦魚,池上正是兩扇窗,窗邊放著徐的書桌,徐渭常在這里寫詩做畫寫劇本,累的時候就推開花格窗,吸一口新鮮的空氣。徐渭很自得,池上窗旁就是有一副對聯“一池金玉如如化,滿眼青黃色色其?!?,池中間有一塊小石柱抵住窗臺,石柱上刻著“砥柱中流”?!傲鳌弊衷缬直粴q月風化不可見了,這里不難看出徐渭的清高和孤傲了。
青藤書屋占地460平方米,坐西朝東,三開間,分前后兩室。書屋前有天池和青藤,東首為一竹園,有自在巖、天漢分源等景。書屋范圍不大,但精致、幽雅,是紹興現存的一處具有文人園林特色的建筑。
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徐渭病逝,安葬于紹興縣蘭亭鎮里木柵村姜婆山東北麓的徐氏家屬墓地。徐渭墓坐西南朝東北,附近還有其父母、兄嫂墓。
青藤書屋歷經四百多年歷史,幾經變遷,雖一度荒蕪,但方池,石欄,題刻,青藤,楹聯,徐渭親筆所題“一塵不到”匾,陳洪綬書寫的“青藤書屋”匾,都保存了下來。屋時為小園,古樹蔽日,修竹婆娑,假山數塊,卵石小徑,還有桂、梅、石榴、芭蕉,雖非奇花異石,倒也清幽不俗,體現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藝術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