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田園綜合體不僅是一個重大的理論課題,也是一個復雜的實踐問題。如何走出一條有效的道路,在遵循規則的基礎上創造一個新世界,在幾個方面都非常重要,在實際的推廣過程中值得考慮。
1.應該進行試點示范,不應該到處開花
這也是“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要求。從農業供給方面的結構改革方向出發,從主要滿足數量需求轉變為更加注重滿足質量需求,牧區綜合體應該是一個有質量和品位的有效供給,有效供給的特點是沒有很多,只有好供給。只有優秀的人才會吸引人,否則他們會被推廣。
因此,田園綜合體的建設決不能快速推進,到處開花,消耗寶貴的土地資源,成為無人關心的無效供給。
2.與其降級,不如選擇最好的區域
總的來說,田園綜合體不能在任何地方建造,并且存在適應性問題。如果不滿足條件,隨意施工,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混亂和低質量。因此,為了在某個農村地區建設一個田園綜合體,應該進行科學、合理和優化的選址,以便將田園綜合體建設在最合適的地方。
這種適應是從供給的角度來選擇那些“有利”的地方來建造田園綜合體,以滿足需求,從而充分發揮該地區的比較優勢,吸引消費者前來消費。換句話說,每個地區都應該向外界展示最美麗的鄉村,并成為自己的形象卡。
3.應該集中在農村,不要大規模建設顧名思義,生長在農村的田園綜合體應該展現出農村的美麗。這是田園綜合體建設中不可偏離的方向。
我們要做的是堅持綠化的價值取向,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景觀改造、文化植入和設施改善等。,可以更好地宣傳和展示鄉村的景觀、形式和肌理,從根本上來說,應該保留鄉村的山、水和鄉愁。
為此,在建設田園綜合體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堅決防止所謂的大規模拆遷和建設的“宏大敘事”,決不能借此機會變相從事房地產開發,從而破壞農村的原始美。換句話說,少量的鋼筋混凝土可以隱藏在美麗的鄉村,但是大量的鋼筋混凝土不能包圍美麗的鄉村。
4.應精心策劃,不應允許漂移
田園綜合體的建設必須堅持規劃指導、規劃指導和規劃控制。一方面,通過規劃來確定田園綜合體的功能定位、風格和特征以及實際內涵,從而制定出良好的頂層設計和施工大綱;
另一方面,要將規劃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就要對建造什么、如何建造以及建造到什么程度有一個合理的定義和限制。總之,只有在良好規劃的指導下,才能建設好田園綜合體。
5.應突出特點,不應過于同質
不同的田園綜合體應該有不同的特征。只有特色鮮明的田園綜合體才能符合有效供給的方向,并達到吸引人的目的。
對于特色的設計和創造,個性化展示可以從自然和人文兩個方面進行。就自然而言,我們應該遵循原汁原味的基本原則,展示水土一面的自然美和工藝,展示“人只有自己”的獨特性。在人文方面,地方物質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文化、傳說等元素應該得到有效植入,這樣人們也能感受到“沒有我的人”的獨特性。這個集自然和人性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注定是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地方。
6.應該是市場的主體,不應該是行政指示
“中央一號”文件稱,田園綜合體的建設應該“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能夠充分參與并從中受益”。“
這表明,在推進田園綜合體建設的過程中,必須明確主體,尊重群眾意愿,疏通輿論渠道,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開展工作。
當然,農民合作社是市場力量的代表,也包含一些其他投資者參與的信息。對地方政府來說,需要特別關注和預防的是,他們不應該從事強制性的規劃和牽線搭橋,將市場行為轉變為政府行為,任意建造大型田園綜合體,導致政策執行上的偏差和錯誤。
7.改革聯系比短期行為更好。如前所述,田園綜合體是開發創新開發模式的地方。從明確責任的角度來看,地方政府確實需要引導和支持支持農業、農村金融創新、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設用地保障、商業模式創新等牧區綜合體建設中涉及的金融投資機制。他們中的一些人需要創新地走出新的道路,以實現造福人民和最大限度增加收入的目標。
特別是在試點示范過程中,要給予認真的指導、支持和關懷,有效推進制度和機制的探索和創新,使田園綜合體建設能夠順利啟動,積累經驗,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