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綜合體的特色是“田園”,關鍵在“綜合”:農業生產是基礎,休閑旅游產業依附于農業,呈現田園特色。田園社區則依賴于以上產業,圍繞居民和游客,建設田園社區。
融合發展成為田園綜合體的第一要義。建設田園綜合體,不是在生產、生活和生態等領域單一的、局部的試點探索,而是對農業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全局性變革。要通過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帶動田園綜合體資源聚合、功能整合和要素融合,使城與鄉、農與工、生產生活生態、傳統與現代在田園綜合體中相得益彰。
產業是田園綜合體的基礎。完善的田園綜合體應是一個包含農林牧漁、加工、制造、餐飲、旅游等行業的三產融合體和城鄉復合體。要提高田園綜合體建設的含金量,保持田園綜合體發展的持續性,還需要在拓展產業鏈上下功夫。沒有產業支撐的田園綜合體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在田園綜合體發展中,并非開發一座古村鎮,就能喚起鄉愁,要使得消失的“原鄉”得以重現,開發需要尊重文化、尊重生態、尊重自然。
土地才是我們華夏文明的根本,我們做田園綜合體,是為了讓人看見土地本身的價值。讓廣大的鄉村能在保持原有風貌的基礎上,和現代都市文明進行融合,讓那些因為渴望美好生活而背井離鄉的孩子能回到自己熟悉的土地,并且能同樣享有本是城市獨有的現代文明。田園綜合體不同于一般文旅項目,不是所謂的農家樂或者農村旅游,而是一種承載著土地之情的新型鄉鎮文化。
以“文化”為靈魂
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田園綜合體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從已經進行的實踐來看,這樣的創新實踐有效地把政府、農民、市場三方的力量糅合在一起,為新型城鎮化的探索和建設打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然而,政府、市場、農民的共贏能否實現,如何處理好田園綜合體與農民的關系、與土地的關系,亟須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在農業部部長韓長賦看來,田園綜合體建設要堅持以“農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農業”為基礎的發展定位、以“綠色”為導向的發展方式、以“文化”為靈魂的發展特色,尤其強調農家樂要讓農民樂,資本下鄉要帶動老鄉,創新完善利益聯結機制。
田園綜合體是一種方法論,一個商業模式,一個理想鄉村生活模型;它不是以獲得補貼為目的的項目包裝,不是一場投資游戲。農業與其他產業不同,要做好田園綜合體,就要跳出農業看農業,跳出“三農”看“三農”。在田園綜合體發展中決不可一哄而上,而是要找到農業的規律,農業綜合產業的規律,城鄉共促的規律,找到與當地文化融合的模式。
業界人士指出,田園綜合體要展現農民生活、農村風情和農業特色,核心產業是農業。田園綜合體要體現產業綜合,但不能丟棄農業,將綜合體建設搞成房地產開發項目、大興土木的旅游度假項目。如何確保田園綜合體建設定位既能創新突破,又不走偏,對專家、政府、實踐者都是一個考驗。
目前,我國的田園綜合體發展處于初級階段,產業鏈延伸的空間十分有限,要充分挖掘各種農業、農村資源,包括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等,使田園綜合體真正“綜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