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愉快、長壽”的欲望越來越強烈,康養產業迎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業界預計,到2020年,大健康產業總規模將超過8萬億元。但是,寄托著美好愿望、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康養小鎮發展情況卻并不理想。
康養小鎮發展亂象
目前,一些地方的康養小鎮建設數量貪多、規劃求大、進度求快等現象非常突出,美其名曰的康養小鎮不能持續發展,開業不久便被人遺忘,甚至還暴露一些生態環保問題。
“有很多地方在規劃建設、產業結構、文化底蘊、項目定位等方面,考慮不周就開始搞康養小鎮,很危險的。”北京浙江商會副會長陳俊表示,他最近在西南好幾個省調研發現,一些地方一哄而上的搞“康養小鎮”,圖數量多,但最終建成了“小吃一條街”。
“在出差時,我就看到,建起了很多風格類似的小鎮。盡管名稱各不相同,但餐飲美食都有,建筑風格甚至還模仿其他地方的街頭場景,看似耳目一新?!标惪≌f,多走幾個地方,很容易發現很多康養小鎮,同質化非常嚴重,“給人一種堆砌的感覺”。
現在很多康養小鎮因產業不夠,就用“房地產”來彌補。在中西部的一些地方,尤其是一些城鄉結合部,因缺乏好的產業支撐,房地產成為康養小鎮建設中的絕對主角。很多地方打造了“歐洲文化風情的小鎮”,但事實卻是地產大都售罄,但小鎮上冷冷清清,商鋪大門緊鎖,幾乎看不到車輛和行人。
“在一些三四線城市,打著建設康養小鎮的名義,大片土地被外地房地產商圈地搞旅游地產,以‘別墅類’住宅為賣點,銷售不錯?!标惪≌f,他在云南看到,建房蓋樓,投資上去了,但如果沒有產業支撐,這樣的康養小鎮就會演變成空心鎮。
最近一兩年,康養小鎮在各地開始了出現建設小高潮,甚至在沒有選擇好“特色”產業的基礎上,“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亂象很突出。
康養小鎮未來的藍海產業
從布局來看,云貴川、長三角、山東、東北長白山等地區的健康旅游產業已初具規模,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比如,云貴川康養小鎮主要依靠自然環境,開啟度假療養模式;山東康養小鎮配套設施較為先進,醫療科技也較為發達等,有自己的亮點。
針對各地興起的康養小鎮建設熱潮,建設康養小鎮應深度挖掘消費者的需求,打造包羅萬象的大產業,不如潛心搞好某一個細分市場,這樣特色更特。采取鄉村旅游與康養旅游融合發展的路徑,盡可能減少人為的改造,體現鄉村的自然性,使田園、村莊和自然環境的設計更符合養生者的審美需求。建康養小鎮需要慢慢摸索,不可一蹴而就。
康養小鎮的核心特色不是旅游,而是基于產業形成的特色產品。現在的康養小鎮,要么是千方百計的造景,要么就是增加旅游服務設施,要么就是改造成各種旅游小鎮,而旅游只是對康養小鎮提升的表現手法。
事實上,康養小鎮需要具備養老、養生、養病、養心等功能,特色產業需要做大、做精、做深。在“健康中國”的背景下,健康產業將在未來20年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期。伴隨“特色小鎮”國家戰略的落地,中央近年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地方開展“康養小鎮”建設。
中國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同時,要從“身”、“心”兩個方面發展中國特色的健康旅游,建設綜合性康養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