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已經過去,中國目前已經是老齡化社會了,對此,政府出臺了很多政策,養老話題一直都是熱門話題。結合政策的影響力、大家的關注度以及對未來政策和養老產業發展的影響力等,我們來盤點下2018影響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的十大政策。
一、國家主席令第二十四號: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作出修改,明確:“設立公益性養老機構,應當依法辦理相應的登記。“設立經營性養老機構,應當在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辦理登記。“養老機構登記后即可開展服務活動,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備案。”
關于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最早是出現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1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再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營業執照作廢聲明、外商投資道路運輸業立項審批、臺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許可等17項行政許可等事項,其中6項提請修法后取消。
二、國家衛健委成立老年健康司
老齡健康司。組織擬訂并協調落實應對老齡化的政策措施。組織擬訂醫養結合政策、標準和規范,建立和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承擔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的具體工作。
中央編辦公布的國家衛健委三定方案確定衛生健康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其中,與老齡工作、健康養老服務密切相關的職責有三條:
1、組織擬訂并協調落實應對人口老齡化政策措施,負責推進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和醫養結合工作。
2、管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代管中國老齡協會,指導中國計劃生育協會的業務工作。
3、推動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健全健康服務體系。
關于衛生健康委員會與民政部的有關職責分工。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負責擬訂應對人口老齡化、醫養結合政策措施,綜合協調、督促指導、組織推進老齡事業發展,承擔老年疾病防治、老年人醫療照護、老年人心理健康與關懷服務等老年健康工作。
民政部負責統籌推進、督促指導、監督管理養老服務工作,擬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法規、政策、標準并組織實施,承擔老年人福利和特殊困難老年人求助工作。
三、國務院發文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推進健康養老家政等服務消費持續提質擴容
健康養老作為中央促進消費的重要領域,主要包括兩個重要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8〕93號】
方案強調:養老領域。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建立養老機構分類管理制度,加快推進公辦養老機構轉制為企業或開展公建民營,建立健全養老領域公建民營相關規范,著力解決托底保障職能與公建民營不協調問題。編制實施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增加養老服務供給。推動醫養結合,研究出臺醫養結合機構服務和管理指南,深入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開展養老機構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和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專項行動。推動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
四、民政部財政部確定第三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
根據民政部、財政部《關于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民函【2016】200號)、《民政部財政部關于開展第三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申報工作的通知》(民辦函【2018】30號),在各地申報的基礎上,經專家評審,民政部和財政部共同確定北京市通州區等36個市(區)為第三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
包括北京市通州區、河北省唐山市、山西省大同市、湖北省宜昌市等36個市區。
五、北京市民政局首次明確支持養老會員制,并提出具體要求
北京市民政局發布:北京市養老服務機構監管辦法(試行)京民福發〔2018〕412號,明確提出:社會辦養老服務機構按照市場機制自行定價,收費項目及標準向社會公示,收取押金時出具風險提示書。除利用自建或自有設施舉辦的養老服務機構外,嚴禁實施會員制。會員制收費額度原則上不能超過經營者可抵押物估值。會員費不得投資風險行業。
也就是說,對利用自建或自有設施舉辦養老服務機構的,可以實施會員制,同時強調會員收費額度原則上不能超過經營者可抵押物估值!
養老會員制一直是行業關注的重點和熱點,北京市發布的文件,在全國范圍內首次對養老會員制進行了明確,有利于養老服務業的發展。
六、北京市民政局明確:工商部門依法注冊登記的營利性養老機構享受同等運營補貼政策
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印發《北京市養老機構運營補貼管理辦法》,辦法明確:由社會力量投資建設或運營管理、具有法人資質的養老機構。經工商部門依法注冊登記的營利性養老機構參照本辦法享受同等運營補貼政策。
同時提出,滿足未發生重大責任事故、服務對象年度滿意率達到85%以上等八項條件的養老機構發放運營補貼。
這是官方首次明確,養老補貼不問出身,不分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均同等享受運營補貼政策。
緊接著沈陽出臺政策,從2019年起,全市營利性養老機構與非營利性養老機構享受同等補貼政策,不問出身,只要是市場主體就享受待遇,鼓勵更多的社會力量進入養老服務領域。
跟著廣州將出臺政策,經營性和公益性民辦養老院享受同等的護理補貼。
七、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護理服務業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
為貫徹落實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和《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進一步促進護理服務業改革與發展,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殘聯以及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制定了《關于促進護理服務業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
護理是養老產業的核心內容之一,護理服務業的發展,必然是養老服務業發展,有利于提升養老服務業的整體服務水平。
政策亮點:
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統籌整合醫療、護理、康復和養老服務資源,逐步形成有序共享、功能合理的健康養老服務網絡。
鼓勵有條件的院校、行業學會、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等,積極開展護理員培訓,提高其病患、老年人、殘疾人、母嬰生活照護從業技能,擴大護理服務業人員隊伍,拓寬社會就業渠道。
八、推進醫養結合,優化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準入服務
關于優化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準入服務的通知【國衛辦醫發﹝2018﹞29號】,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是醫養結合最重要的因素。
文件要求:進一步理順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含中醫藥主管部門,下同)內部工作流程,實行“一個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審批”,最大限度壓縮審批時限,避免“多頭跑、來回跑”等問題。自2018年11月10日起,營利性醫療機構設置審批(含港澳臺資,不含外商獨資)時限由30日壓縮至20日。醫療機構執業登記時限由45日壓縮至30日。醫師執業注冊和護士執業注冊時限由20日壓縮至12日。
降低門檻,提高效率,醫養結合才能夠更好地發展。
九、允許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發展森林康養、養生養老等環境友好型產業
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關于積極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的意見》【全綠字〔2018〕5號】,在康養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對林地的使用一直是大家關注的政策重點之一,意見明確:在保障生態效益的前提下,允許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發展林下經濟、生態觀光旅游、森林康養、養生養老等環境友好型產業,并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也就是說,只要生態效益得到保障,請允許我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發展森林康養、養生養老。
隨后在河北省發布的文件中,進一步明確了可以使用林地發展養老服務。同時全國人大常委會也在討論對集體土地政策進行適當調整。未來土地政策將越來越利好養老產業的發展。
十、國務院調整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組成人員
根據機構設置、人員變動情況和工作需要,國務院決定對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組成人員進行調整。由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出任全國老齡委主任,并明確: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設在衛生健康委,承擔委員會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衛生健康委主任馬曉偉兼任,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由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中國老齡協會會長王建軍兼任。
未來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導的我國老齡工作格局將逐漸形成,期待國家衛生健康委和民政部緊密配合,發展養老服務業,積極應對我國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