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溫州以西部生態休閑產業帶為重點,以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為主抓手,開展“六千六萬”行動,爭當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排頭兵。產業強、環境美、文化好、治理善、農民富,點上出精品,線上有特色,帶帶不重樣……“浙南美麗大花園”正在走出一條符合溫州資源稟賦、彰顯溫州個性特質的鄉村振興之路。
溫州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說,集山水海泉之大成,許多地方“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入冬時節,車行于綿長的海岸,一座座石頭房依山而建,海島洞頭“全域美”名副其實。整潔的地面,靚麗的庭院,無不訴說著,溫州鄉村之美。
鄉村振興,環境得美。公廁不露天、垃圾要分類,田園增一些色彩、庭院多一點花卉……這一年,溫州的不少村莊從“臟亂差”變成“白富美”,很多鄉村紛紛加碼“美麗鄉村”升級版。
蒼南縣中對口村,地處龍港、靈溪兩鎮交界處,幾年前是衛生環境臟亂差的落后村,如今通過環境提升改造,公園草坪中綴有鮮花,休閑綠道蜿蜒全村。在全村0.7平方公里范圍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文化禮堂、村民中心、燈光球場等建筑景觀錯落有致。
源頭花漫處,踏石問輕舟。如今,行走在永嘉縣巖坦鎮源頭村,房前屋后鮮花簇擁,農家、舴艋,韻味十足,誰曾想到半年多前,這里還是環境臟亂差的后進村。
一片真心潤鄉村,處處風景入畫來。為改善鄉村環境,溫州開展“千個景區村莊創建、萬畝美麗田園建設”,大力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抓村鎮環境整治、開展鄉村規劃編制,縣(市)域鄉村建設規劃全覆蓋,并編制完成村莊設計231個。
一年來,溫州全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創成了11條休閑農業精品線路和培育了9個省級“最美田園”。組織開展“美麗庭院——千戶示范萬戶創建”專項行動,“美麗庭院”創建戶達2.33萬戶,以美麗庭院“小盆景”匯聚成鄉村振興的“大風景”。
農歷年終時節,樂清市大荊鎮下山頭村的百姓不愁增收。幾年前,下山頭村成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將村民閑置土地流轉到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經過整合統一出租給浙江聚優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幫助農民實現“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種植收入模式向“租金+紅利+務工收入”收入新模式的徹底轉變。如今,石斛博覽園、石斛文創園、“鐵定溜溜”親子游樂園……田園綜合體正在快速推進,這讓下山頭村的百姓充滿新期待。
能人歸來干勁足,項目撬動產業興。溫州西部生態休閑產業帶成為溫州鄉村振興主戰場:泰順縣柳峰鄉墩頭村高場自然村,引進云嵐牧場項目,通過“親近奶牛+親近草園+親近牧居”的生態游模式,帶旺了人氣;永嘉縣巖坦鎮,一艘舴艋舟沿水路串起14個村莊,帶動楠溪古韻……2018年,鄉村產業捷報頻傳:樂清鐵皮石斛產業集聚區被推薦為全國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先導區,雁蕩山國家森林公園、永嘉書院等2家列入全國森林康養試點基地。
堅持項目為王,突出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溫州全市累計投入28.33億元建成高品質鄉村振興示范帶16條,帶動80多個村莊抱團發展。以西部生態休閑產業帶和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為重點,共謀劃產業類項目186個。積極開展景區村莊創建,全力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韻、一村一品”的具有濃郁鄉村氣息的多類型景區村莊,全市創成A級景區村367個。其中,永嘉縣被評為全國民宿產業發展示范區,云嵐牧場被推薦為全國休閑農業精品園(農莊),天頂湖休閑農莊被評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五星級企業(園區)。
聚力抱團助力鄉村振興
改革開放以來,受傳統禮俗觀念的影響,溫州婚喪嫁娶攀比之風日甚。所謂“天價的彩禮讓人娶不起,豪華的喪葬讓人死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禮金讓人還不起”。直到這一年,改變發生了。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吉時到,迎新娘?!痹谖某煽h周壤鎮大坑村文化禮堂,一場傳統婚禮正在舉行。只聽主婚人一聲拖著長腔的吆喝,穿著大紅長袍馬褂的新郎牽著新娘緩緩步入會場。拜完高堂,挑完蓋頭,就是敬茶環節。現場沒有鞭炮,只有寫著“誠信”“友善”“和諧”字樣的大紅燈籠高高掛起。一場婚禮下來,花費還不到酒店婚禮的一半。
這樣的場景在溫州并不鮮見。這一年,溫州全面推進移風易俗,推動簡約婚禮進文化禮堂、婚宴套餐進鄉村活動,在全市文化禮堂舉辦了1200余場婚禮;出臺新規明確隨禮封頂標準,婚事隨禮基本控制在300元以下。
有效提升鄉村文明素養,全年共培育縣級以上最美家庭、綠色家庭、墨香家庭2318戶。全市各地設立張鑫助學獎、最美后里人、好婆婆獎、孝老愛親獎等各類民間道德獎3777個。創辦溫州鄉學院、全國首家鄉村振興研究室和128所新時代鄉村講習所。
文成縣西坑畬族鎮讓川村,把農村黨建與鄉村治理結合起來,引導廣大村民講文明、改陋習、樹新風,通過以民宿產業促進當地農村增收,引進了旅游公司,采取村集體租賃的方式,盤活村里老屋資源,開發鄉村民宿。如今,全村建有“悅慢小院”“香樟小院”“紅楓小院”“翠竹小院”“畬家小院”“竹籬樟影”“山水人家”等民宿。
在鹿城區山福鎮利八坑村、蔭溪潮埠村、東坑村,三個村的黨支部聯合成立集體經濟發展協商理事會,借助全省土地確權全面推進的東風,開展土地規模流轉,發展山地生態農業項目。走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新路徑。
為強化鄉村振興戰略中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建在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中的引領作用,樂清市在溫州市首創建立鄉村振興示范帶臨時黨委。負責指導示范帶沿線所有村黨建標準化建設,培育一批黨建樣板村,做好示范帶沿線群眾的宣傳和發動,引導村民積極配合做好政策處理。
黨建強,鄉村興。這一年,溫州開展紅色領航“雙百雙千”行動,深化基層黨建示范帶建設,謀劃推進22條基層黨建示范帶與鄉村振興示范帶“雙帶融合”。在全市185個鄉鎮(街道)逐村列出問題清單、任務清單、整改清單和責任清單等“四張清單”。全市已創建黨建樣板村152個、整頓后進村304個、發展集體經濟富裕村1126個、創建美麗特色村134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