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園林是中國古建筑與園藝工程高度結合的產物,是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結合體,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也是是中國傳統居住、休閑、觀賞、文學藝術等綜合營造的藝術空間體形環境,植物是人類生存的命脈。
園林里的山山水水和花草樹木,使園林顯得生機勃勃,情趣幽逸。“石本頑,有樹則靈。”樹木可使頑石有靈氣,畫面才有氣韻。古人說:“山借樹而為衣,樹借山而為骨,樹不可繁,要見山之秀麗;山不可亂,須顯樹之光輝。”從山與樹兩者之間的關系,把配置原則作了很好闡述。
配置風格和特色由于造園時,受不同的審美精神、情趣及文化背景的影響,在具體地處理和安排山、水、植物及建筑等要素上,會體現和追求不同的審美效果,這樣就導致了園林風格與特色的區別同樣也形成了不同的植物景觀配置風格和藝術特色。中國傳統園林因地域差異,從而導致它風格上的差異。

這也造成園林植物景觀風格和特色的不同:皇家園林體現了皇家園林氣派,古拙莊重的蒼松翠柏等高大樹木與色彩濃重的建筑物相映襯,形成莊嚴雄渾的園林特色。私家園林追求的是樸素淡雅的城市山林野趣。在咫尺之地,突破空間的局限性,創作出“咫尺山林,多方勝景”的園林藝術,依仗于植物的配置。
時間流程中的季相美:在時間流程中顯現出春、夏、秋、冬四時周而復始的運動,而一年四季除了顯示氣候冷熱變化外,更鮮明地顯示了山水花木的具體形象變化,都可以稱為季相美。植物景觀的空間審美古典園林植物景觀形成的空間,無論是從其層次、意境等許多方面看,均有突出特點。
運用植物同其它造園要素創造出一個“入狹而得景廣”的壺中天地,才能產生小中見大的景觀效果。運用不同種類的植物材料,使產生不同的冠形、色彩、葉形、高低等變化。引起觀賞者視覺變化,從而引起不同的視覺感受,產生不同的景觀效果。如在一條稍有彎曲的園路旁,分段配置不同的花木;也可結合山石、池水、房屋、亭廊等,用花木或襯托、或掩映;或是芳香襲人的蘭桂,或用晶瑩碧透的蕉葉等隨勢配置。
觀者稍一變換位置,便能看到不同的植物景觀和植物與相應的山池建筑組合的景觀,這便是“步移景異”的效果,它的形成,就是依賴植物的烘托和掩映。于是,空間感覺由此而得到擴大。景雖小而天地自寬,使園林有限空間范圍,引伸到寬廣的多維空間中。正因園林植物景觀具備了這種空間藝術效果,從而引發出欣賞者的無限空間意趣和聯想。

在源遠流長的中國園林文化里,許多擬人化的植物象征著人們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情懷、瑰麗的想象、思想的情趣,抒發出激情和友情的理念,不但含意深邃,而且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受文化影響極深的古典園林,適宜的植物配置,涉及到文化和技術兩方面內容。如兩者結合,才能具有傳統文化與環境工藝相協調的意象效果。
文化內容若是植物景觀配置的“意”,那么技術內容便是“匠”。植物景觀配置的“意”和“匠”概述植物景觀配置的“意”是植物自身的文化內涵、造園主的審美觀、宇宙觀、人格觀的互相融合,并使之反映到天地自然與園主內心世界的一種景觀。城市土地面積有限,難以廣拓園地,只能在造園技巧上作藝術的安排,力求做到“壺中天地”景象。這是受景觀的支配,也是園林藝術上的需要,兼顧這兩方面的統一,就必須把傳統文化的精華貫穿在植物景觀配置的“意”中。
具體而言,就是通過植物配置,使城市山林既能寄寓心志,又能使生活環境形成安樂、舒適的理想天地。而植物景觀配置的“匠”是“意”的貫徹和保證,“匠”是把配置的意圖落實到園林,即把植物材料按配置意圖種植在園中適宜地點,經養護使之成活、成景的措施。所以完美的植物景觀設計必須具備科學性與藝術性兩個方面的高度統一。

首先是大小比例。“大園重在補白”,“小園重在點景”。其次是保留利用基地大樹。中國園林講究的是自然情趣,正所謂因地制宜,也就是中國傳統的環境觀。最后是注重“鄉土”樹木品種:古典園林造園更注重追求景觀的深、奧、幽,因此植物的配置,應該有助于這種環境氣氛的形成。
總之,古典園林崇尚自然,獲天然真趣的審美觀及師法自然,表現生活的基本原則體現在植物景觀配置上,在今天自然可以理解。因此植物景觀配置十分重視第一性的,精神方面的內容。這樣有利于以“妙在小,精在景,貴在變,長在情”的園林藝術效果。
從中國山水畫上,清晰反映出士人們對天地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他們對理想天地的向往:于是他們借助于山水畫的指導,運用造園技巧,把理想的天地在適宜的位置營造成城市山林。
中國的園林之所以能發展到極高的藝術境界,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起了關鍵作用。特別是詩、詞與繪畫給造園藝術家們提供了絕好的借鑒,這些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學藝術底蘊,使園林藝術更具有了詩畫情趣。
中國園林中的花草樹木,貴精不在多。音樂重旋律,書畫重筆意,花木重姿態重視花木的姿態,是中華民族在花木審美上的一大特色。線條的藝術是中華民族諸藝術之源:樹木本身就是自然的線條,或柔和或幼拙,從動的線條中可以體會到中國傳統詩文繪畫的含蓄之美。如網師園看松讀畫軒的軒名,實是對園景的寫實。軒南遠山近水,軒亭、曲橋,樹壇中園柏、羅漢松姿如畫,自成天趣,不愧是一幅天然圖畫,今樹齡都已十分古老,自然更富氣勢了。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大樹、古樹,以其高大的軀干遮掩了天空的一角,使園林的天際深淺莫測,小空間使乎也是無止境似的,獅子林的古銀杏、留園中銀杏、樟等大樹,都起著豐富園中山林空間功能,加強了立體效果,這可以說是樹姿的景觀功能。
我國古典園林植物景觀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它是我國歷史文化的表現手法之一,民族藝術文化的典范。中國古典園林是從主體出發,它已不僅僅是反映形式空間,而是一種心理空間,強調對象的可觀性,而不是可達性,體現了強烈的人本主義精神。(文章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