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養老產業的發展伴隨著老齡化進程逐漸成熟,中國老齡化進程明顯快于發達國家,呈現出“未富先老”的特點。中國養老機構如雨后春筍一樣蓬勃發展,“順勢而為”是養老機構存活下來和發展起來的成功關鍵所在。
“順勢而為”是一個養老機構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這里的順勢指三方面的順勢:一是順應時代發展趨勢;二是順應行業發展趨勢;三是順應用戶需求發展趨勢。
目前中國老齡化已經十分嚴重,中國無論是法規和政策都大力支持養老事業發展,所以養老機構基本上都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趨勢;從行業發展趨勢的角度看,養老機構基本上都從基礎的居家養老做起,發展到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實力強大以后再開展醫護養老和旅居養老,再發展到連鎖化養老、產業化養老和集團化養老,中國的養老機構基本上都能遵循養老行業的發展規律順勢而為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養老機構最重要關注的順勢而為應是順應用戶需求發展的趨勢。目前中國養老客戶的養老需求是剛性的,但同時養老機構又很難滿足這些剛需養老客戶的需求,很難提供客戶滿意的養老產品,很難留住養老客戶的心,這是養老機構急需解決的矛盾所在。
究其本質的原因在于中國老人的養老需求與西方老人的養老需求有著本質的區別。中國社會大眾普遍認為照顧老人是家庭的責任,中老年人自身也難以接受家庭之外的養老照顧。
中國老年人都有這樣的養老意識:認為孩子將老人送到養老機構會被認為沒有良心,被困在養老機構會被親戚朋友笑話并覺得很可憐,一般認為只有孤寡老人才去養老,住進老人公寓又孤單又寂寞,應該和孩子還有孫子住在一起共享天倫,有著照顧家庭的想法,有養兒防老的習慣,期望兒女孝順、給錢、陪床、照顧等想法。
而西方老年人認為年老了不應給孩子增加負擔,到機構養老能過上自由想過的生活,一般認為年紀大了便應去有人照顧很方便的養老公寓,不愿與孩子住在一起怕自己的生活受到影響,住老人公寓可以結識到許多新朋友,遇到麻煩還有專業人員幫忙,這樣的生活會讓人羨慕,期望過上獨立、幸福、開心的晚年生活。因而中國中老年人的特殊需求限制了中國機構養老的發展。
中國老年人養老需求的問題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得到解決。這種問題也曾在70-80年代的香港有所體現,當時香港政府為順應老年人的養老需求,特別強調居家養老,但同時強調社會福利服務不應過多,否則會破壞性的影響侵蝕社區,或加速傳統責任感的削弱。當時香港政府也強調居家養老,以中國傳統的孝道價值觀為指導,認為老人問題是家庭和社區的問題。
中國的養老機構一方面要結合當前養老客戶的特殊需求設計養老產品,另一方面也應適時地教育養老客戶讓他們轉變意識接受適合他們的養老方式。順勢而為就是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行業發展趨勢和用戶需求發展趨勢來制定針對中老年人特點的養老產品,只有這樣才能讓養老機構可持續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