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及大健康政策背景下,鄉村康養方興未艾,是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突破口之一。由于鄉村優于城市的生態環境,有張弛有序的生活節奏與自然和諧的環境氛圍,為鄉村康養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有數據預測,2020年大健康產業總規模將超過8萬億元。作為大健康和旅游結合的復合型產業,康養旅游迎來重大發展機遇。作為鄉村旅游的重要突破口,鄉村康養旅游也將迎來更大的市場,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鄉村康養發展特點:
1、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
鄉村康養社區要區別于城市中的康養社區,可以從鄉村環境這方面入手,所以良好的生態條件和氣候條件是鄉村康養社區成功發展的基礎。在此基礎上,結合地方特色如宗教文化、溫泉資源、長壽文化等形成具有特色的鄉村康養社區,通過發展生態體驗、養生度假、森林養生、避暑養生、溫泉養生等多種業態,打造鄉村養生產業體系。
2、以健康為主的產業特色
鄉村康養社區的產業應該是以健康產業為主體,延伸休閑農業、鄉村度假、健康食品、戶外運動等產業。
3、功能明確
鄉村康養社區不同于一般的鄉村旅游項目,它更突出健康恢復功能。鄉村康養社區的所有業態和產品都是圍繞“健康”展開,所有旅游產品的目的都是以調節旅游者的身心健康、恢復游客的身體機能為最終目標。
鄉村康養的六個屬性:
1、景觀資源——以靜養生
鄉村景觀經過悠久的歷史演變,山、水、生物等風光展現了“天人合一”的精神本質,和諧的景觀通過視覺給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靈上受到美的熏陶,產生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進而沉淀浮躁與喧囂,釋放郁悶與壓抑,調節機體的免疫系統,起到養生、保健、治療的作用。
2、空氣資源——以氣養生
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具有養生功能。現代科學證明,當負氧離子濃度達到4000個/cm3時,可以滿足人類疾病預防及治療和健康長壽的要求。富含負氧離子的空氣可以與其它活動一起,形成特色的養生產品。
3、農耕活動——以動養生
“以動養生”是我國古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樸素的養生觀念。原始農耕,可讓人們體驗古老農耕文化,感受對天地的敬畏之情;農場租賃,可利用都市人閑暇時間修身養性;科技農場,讓人們在農業科技的魅力中得到養生鍛煉。
4、人文資源——以和養生
鄉村人文資源包括鄉村文化、民間習俗和傳統節慶等。鄉村人文資源是鄉村在悠久的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的人與人及與天、地和諧統一的相處方式,展現了鄉村悠久且和諧的整體面貌,是以和養生的基礎。
鄉村的生活習慣、民俗活動以及對自然的敬畏思想等,都是養生的人文資源,讓游客參與到鄉村豐富多彩的民俗藝術中,或者讓游客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人,讓鄉村的人文活動陶冶游客的身心,實現鄉村養生與傳統文化傳承的雙贏。
5、飲食資源——以食養生
飲食是生命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黃帝內經》、《素問·平人氣象論》、《太平圣惠方》中的很多篇章都有關于飲食對健康和疾病產生影響的論述。鄉村的“以食養生”主要體現在時令養生和有機養生兩方面。時令養生指根據季節,注重“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不同養生之法,堅持“不時不食”的理念;有機養生則是指由鄉村提供的綠色、無污染食材構建的養生食品。
6、環境資源——以睡養生
良好的環境有助于人的睡眠,而睡眠與人體健康與否有密切關系。清代李漁說過“養生之訣,當以睡眠為先”,莎士比亞把睡眠稱為“生命宴席”上的“滋補品”。城市睡眠環境和鄉村睡眠環境有很大差異,鄉村中的各種聲音構成了一首美妙的催眠曲,人們更容易養成健康的生物鐘,進入深度睡眠,進而實現“以睡養生”的目的。
鄉村康養三大開發要點:
1、根據自身特色,確定鄉村開發類型
如果鄉村本身有著名的地理標識性農產品,可以根據農產品開發系列美食康養;有些長壽村用有長壽文化基礎,倡導食養、藥養、中醫等健康養生,結合養老民宿,發展中長期的家庭養老機構,適合作田園長壽文化康養開發等等。
2、無特色資源,植入相關特色與功能
對于無明顯特色資源的鄉村,可以進入康養資源,通過旅游的搬運功能進行特色植入。這類型一般僅適合長壽文化型、生態養生型,醫養結合型或養老型的開發.例如,生態養生型要求有較好的環境基礎,后期要改善和維護鄉村生態環境,同時培育和引導養生養老產業進駐,發展養生產業,進行生態養生型開發;醫養結合型需導入醫藥產業,形成醫藥種植產業鏈或形成醫藥產業小鎮等。
3、強化健康主題,進行多元化開發
鄉村康養產業必須強化健康養生養老主題,進行多元化開發。以健康養生、休閑養老度假等健康產業為核心,進行休閑農業、醫療服務、休閑娛樂、養生度假等多功能開發。